为了孩子,重新认识家庭!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为了孩子,重新认识家庭!的相关文章:在离婚率高居不下、人际关系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如何处理家庭、夫妻和孩子的关系,是每一对夫妻都要面对的问题。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相敬如冰,父亲每天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吃饭、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甚至没有任...
在离婚率高居不下、人际关系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如何处理家庭、夫妻和孩子的关系,是每一对夫妻都要面对的问题。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相敬如冰,父亲每天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吃饭、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甚至没有任何交流……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死穴。因此,日本的教育专家们特别提出,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要重新认识家庭。
认识家庭是什么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直面这样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不珍惜自己,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减弱了。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要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你不说,别人永远不会知道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
全家人一起吃饭真的很重要
饮食生活不仅对儿童身体的健康,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愉悦、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等等自然地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设法定好一起吃饭的日子,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习惯吧。
言传身教胜过严厉家规
孩子为自己做事,或者夫妻为彼此做事,日本父母总是很有礼貌地说“谢谢”。这些在外人看来非常繁琐的礼节,却是日本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专家们认为,孩子如果能在家庭内部学会礼貌、感恩、遵守规矩,会对他们的一生有益。
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很相似
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人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想法。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信赖、尊敬的父母。
“规矩”是为谁定的
家里,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犯规”,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
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另外,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孩子最好的朋友不应该是电视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屋里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容易造成与他人、与大自然接触的体验不够,与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缺乏同情心,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不能区别现实与假想世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留下阴影。
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并让其积极参加。定出不多看电视、录象,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孩子独处一室也有规矩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也会减少。况且,有的孩子房间甚至会成为犯罪现场。
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能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孩子愿意跟怎样的父母谈心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不满积累太多的话,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连孩子本人和家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其实,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实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爱着时,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使孩子能接纳别人、正视问题,茁壮成长。
培养孩子个性与理想
盲目攀比是东方文化熏陶下家长的特点之一,对于这一点,日本的教育专家早有发现。他们告诫家长: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性,去爱“就是这样”的孩子!
培养自己思考、行动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等等。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性,去爱“就是这样”的孩子吧!
同情心必不可少
幸福,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还有为别人造幸福的幸福。
有65%的中、小学生说他们“没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为培养同情弱者,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应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逐渐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当残疾人运动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等的行为习惯。
不希望孩子成为歧视他人的人
当发觉孩子有欺负、伤害、侮辱别人的行为时,父母有责任教导自己的孩子:对正直的人来说,这是可耻的行为!
在这种时候,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如给孩子讲讲父母是如何爱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杰出的人;讲讲看到自己孩子欺负弱者时是多么的吃惊;看到自己孩子对别人受到伤害时反而高兴是多么气愤;等等。尽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达给孩子。
被中国家长忽略的那些事儿
让很多中国家长感到佩服的是,这本《家庭教育手册》中还有一些中国家长此前很少对孩子提及的内容,比如,如何看待亲人朋友过世?如何看待游戏的缺失与电视/电脑儿童的泛滥?
人和人不一样,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着亲近的人死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如果渐渐习惯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中不断重复杀人虚构的死的话,将很难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精心培养花草虫鱼等,有意识的给孩子提供各种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机会,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珍贵。
还有,让孩子想象失去亲人和家属和有心灵创伤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种悲伤是多么深切。
培养游戏儿童而非电视儿童
近年出现了一些喜欢看电视而不爱玩玩具、喜欢粘着妈妈而不会和其它孩子玩、在户外不知道怎么玩的孩子。
人生重要的东西是从自然中学得的,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室内游戏在不断增加,而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戏在不断减少。鼓励孩子去野外游戏,并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让孩子感受到接触动植物、接触自然的乐趣。可以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有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参加此类活动。应该认识到,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玩吧!
著名心理学者周正在《新亲子时代的教子法则》一书中就指出,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母亲的教育、父亲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因此,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庭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011c8e77f6bf340a0ef3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