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固定的吗(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方法)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0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固定的吗(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方法)的相关文章: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心理健康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如何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如何调适心理冲突,可见心理健康已从以治疗为主...

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心理健康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如何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如何调适心理冲突,可见心理健康已从以治疗为主转到预防为主。

辨别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我们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心理健康不像躯体健康,具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上述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是往往在一、两个方面表现出严重失调。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偏离了自己所属的年龄段,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另外,儿童、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要求上有层次上的区别。一个孩子其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看他的思想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状况与大多数的同龄人是否一致,也就是其言行举止与年龄是否相符,不能简单的“对号入座”。

小学低年级孩子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缺少自觉性,缺少独立性,对教师和父母有依赖性,这是自我意识水平低的表现。到了高年级,随着自我意识水平提高,独立性逐渐增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发展。这时候孩子会有意识地发展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由于主客观原因,产生各种烦恼和困惑,经常受到心理挫折,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例如认知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情感障碍,出现厌学问题、师生和同学之间团结问题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量的、主要的是养成性教育,而改造性教育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措施。

所谓【预防重于治疗】,规律的生活、充分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绝对是增强个人调适负面情绪最基本的方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固定的吗(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方法)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45ea5ee9eaa61737063d3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