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鼓励抑郁症孩子(给抑郁症孩子的鼓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怎样鼓励抑郁症孩子(给抑郁症孩子的鼓励)的相关文章:怎样鼓励抑郁症孩子(给抑郁症孩子的鼓励)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孩子焦虑抑郁怎么办?当父母的最害怕是孩子焦虑抑郁症,担心孩子因为抑...

怎样鼓励抑郁症孩子(给抑郁症孩子的鼓励)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孩子焦虑抑郁怎么办?当父母的最害怕是孩子焦虑抑郁症,担心孩子因为抑郁导致人身安全出现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让孩子开心,这就会造成溺爱与放纵;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讲解如何帮孩子改善抑郁6个步骤,联系我们获取指导方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很多中学几乎每个班级都有1到2个罹患抑郁症的学生。这些青少年患者内心压抑、自卑,父母和老师往往都不是他们最信任、认可的人。他们很希望从同伴身上满足情感和心理诉求。

而有一部分青少年非常善良、同理心很强,看到得了抑郁症的同伴难过、低沉时,他们心里也很不好受,忍不住想帮助伙伴,分担他们的烦恼。

尤其是曾经得过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孩子;他们更加容易感受到同伴的困苦,不排除有强烈的愿望想帮助对方也摆脱疾病的折磨。

对于这部分热心的青少年,我们能鼓励他们去帮助抑郁症同伴吗?在这个视频中,我进行了分析,点击浏览:朋友患上了抑郁症,我具体该怎么帮助TA?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的孩子有意愿去帮助患病的同伴,父母一定要做好理性、科学的评估和引导,不要凭感觉、盲目地行事。

第一,父母要先肯定孩子想帮助同伴的心意,而不是一上来就阻止、否定。

青少年很看重友情,如果觉得同伴有困难,自己不去帮助,他们可能会有愧疚感,甚至会自我否定,有负罪感。

而且,孩子善良、热心,对别人有同理心,这是良好的品德和美德。孩子的这些情感需求和闪光点,我们一定要看到,并给予肯定。“朋友有困难了,你发自内心地想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爸爸妈妈觉得这个想法很好,这个品德非常珍贵!”

千万不要说“你先管好你自己”“你管别人那么多干嘛?”“你帮不了他的,别瞎想了”。更不能因为孩子的同伴患病而贬低、歧视他们,“他们有精神病,你离他们远一点!”

这很容易令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指责自己,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虽然家长反对,不代表孩子就真的不采取行动。如果孩子瞒着家长采取了不理性的行动,没帮上忙反而帮倒忙,这很可能引致严重的后果。

所以,家长还不如与孩子同一阵线,理解、认可他们的想法,让孩子愿意听自己的。这是基于积极引导的基础。

第二,家长评估孩子目前的精神心理状态,评估孩子接触抑郁症同伴时的风险程度。

为什么说青少年接触抑郁症同伴时有一定风险?这里并不是说抑郁症患者会攻击别人。单纯的抑郁症患者不会主动伤害别人,就算心里委屈也往往选择隐忍,尤其是在家庭之外。

可是抑郁症患者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有很多负性情绪需要释放,有很多委屈、愤怒、悲伤想表达。向值得信任的人倾诉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也是他们希望找同伴倾诉的主要原因。

可在他们表达、释放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传递出一些他们因叠加性心理创伤而形成的扭曲认知,不理性的观念。再加上他们痛苦的表情和语气,这就很容易令倾听者受到负面影响,在同情、共情同伴的时候,也随之产生一定程度的负性情绪和不理性认知。

如果倾听者也有类似遭遇,形成过一定的心理创伤的话,那两人就更容易共鸣了。同伴的倾诉很有可能激活倾听者的相关心理创伤,加重其负性情绪和不理性认知,不利于倾听者的心身健康。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让孩子多陪陪、多倾听抑郁症同伴这没什么,其实无形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

如果父母评估认为孩子心身健康,与父母有亲密的亲子关系,这部分青少年与抑郁症患者交流时的风险较小。

因为孩子与患者交流时听到的一些事件和想法,他们愿意回家跟父母说,父母就有机会给出一些积极的解释和引导。

而且心身健康的孩子不容易从负面的角度理解外界信息。就算一时有不理性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负性情绪,只要及时得到积极引导,很快就能明白个中的道理,不容易形成强烈的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也就不容易留下心理创伤。

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有点敏感、压抑,跟家长的亲子关系也一般,风险就高一些。因为他们很可能本来就有一些心理创伤,积压了一些负性情绪和不理性认知。

如果孩子曾经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还没有完全康复,比如仍在服药、定期复诊、接受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话,他们想给予抑郁症同伴帮助时更要谨慎。

更别说部分孩子也正遭到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折磨,病情也很严重,他们“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更加难以对病友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了。

另外,即便孩子没得过精神心理障碍,看起来也积极、乐观,父母也要警惕是否存在“微笑型抑郁症”。如果实在难以判断,父母可以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带孩子去权威医院进行心理体检。

第三,父母引导孩子明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最科学的方式帮助同伴。

有的孩子一开始满腔热情,愿意听抑郁症同伴的倾诉,还提出建议;几乎无条件地满足同伴的诉求,邀请同伴到家里做客,甚至想出面帮同伴调停家庭关系、人际关系。

他们的初心是好的,但这种做法远远超出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也超出了他们父母的能力。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很容易弄巧成拙,反而激活了抑郁症同伴的心理创伤,令他们情绪波动更大。他们也容易产生挫败感,愧疚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真的想帮助别人,首先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知道如何在能力范围内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不然最后两败俱伤。

就像我在上面视频里提到的比喻,同伴落水了,如果我们自己游泳游得不好,甚至不会游泳,那贸然跳下水是非常愚蠢、危险的事。

其实,帮助抑郁症同伴最好的办法是动员他们的父母,如果能令其父母及时重视,积极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这样才能帮助同伴加快康复。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普通人,想要直接影响、改变、甚至扭转抑郁症朋友的病情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尝试积极影响患者的家人,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儿童患者,家人的积极反省改变和提升,可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

而这方面由孩子自己去做可能效果欠佳,最好有家长的帮助。家长与家长之间推心置腹的对话、建议,尤其如果家长也是过来人的话,孩子同伴的父母就更容易把话听进去。

至于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有哪些,我们的文章和视频一直在反复强调和介绍,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除此之外,孩子仍想为抑郁症同伴提供帮助的话,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共同为其搜集一些社会上提供心理服务、心理援助的公益组织,比如国内民间抗抑郁联盟公益“郁金香家长互助群”、知名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平台“渡过”的“陪伴者计划”等等。

另外,很多精神心理机构或公益组织都设有免费心理危机咨询热线。比如广州的“020-114转赵广军生命热线”,在当地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都比较大。

那如果抑郁症同伴就是想找孩子倾诉、相处,那可不可以?是可以的。而且如果同伴没有休学,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也总会有正常的交流和相处。

但这种接触和交流要以不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精神心理和身体健康为前提,不能一味不忍心拒绝和迎合。

当然,我们提出拒绝的时候也要礼貌、得体、照顾对方的感受,并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关心。这仍需要父母加强引导,而且是有智慧的处理方式。

总的来说,如果青少年患了抑郁症,来自同伴的鼓励、关爱和理解是很重要的,这是帮助他们加快康复的、有利的社会支持体系之一。可对于施与帮助的青少年来说,也要注意不对自身的心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需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对于成年人来说,道理也是差不多的。整体来说,成年人的三观相对较稳定,帮助抑郁症朋友时不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但如果个体心身本来就不太健康的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且也要学习一定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别一开口就伤害了朋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怎样鼓励抑郁症孩子(给抑郁症孩子的鼓励)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238ec4c6c262928e006b6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