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教授:美好人生的家庭原动力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刘丹教授:美好人生的家庭原动力的相关文章:刘丹教授: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父母必读》杂志“心理师妈妈手记”的专栏作者刘丹: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是美好人生的家庭原动力这样一个话题。下面内容里面我谈到四点,一个是...
刘丹教授: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父母必读》杂志“心理师妈妈手记”的专栏作者
刘丹: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是美好人生的家庭原动力这样一个话题。
下面内容里面我谈到四点,一个是关于美好人生的定义,一个是未来社会特点,一个是孩子重点发展的能力,以及家庭能提供的动力。这两天高考发榜了,成绩出来了,也有一个调查很有意思。统计77年到08年三十二年间一千余位高考状元,为他们后来所谓成就有一个追踪。但是发现这一千余位状元里面没有太顶尖的人才,低于我们对他们的预期,不是说他们不够好。
除了高考之外,我们另外对于人生的成功会有一个衡量,是不是事业成功就觉得这个人过的非常的美好,在前几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听到很多的亿万富翁自杀的消息,当然这些年来根据很多的新闻报道,我们也知道很多成功人士或抑郁,或有一些轻生的念头和行为,也有一些这样的现象,并不是说自杀代表全部,而是跟我们内心中对他的期待有很大出入,很多人说他们那么成功,为什么他们还不想活,这是我们怎么样看待一个人过的人生美好不美好,我想在座的各位,我们并不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我们希望他成功,并且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抑郁甚至是自杀这样的悲剧性的结果。
所以这里面想探讨一个新的概念,通常我们希望孩子追求成功,可是真正父母从内心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的,真的在最新的国际心理学的研究当中,也有了一个新的趋势。这个新的趋势就是以前重点研究人类怎么样能够更成功,所谓发展智商,发展情商,一点一点研究这样的一些心理的素质,可是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这个提法有不同的翻译,它的英文原文是一个良好的存在状态。
这个有很多人讲健康、美好、完好,我觉得用诗意一点翻译应该是”美好人生“,这是我们所有家长也是我们办这个刊物的良好的愿望,希望我们后代能够有美好的人生。
“美好人生”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它的一个指向并不仅仅单独是指一个所谓的事业的成功,或者智力的发展。它的九有以下这些方面,共同的良好存在构成了美好人生。包括社会、生理、精神、情感、智力、环境、职业。职业上的良好状态,也不是说职业上的崇高的卓越的成就,这个美好人生强调是一种好的状态,跟通常讲的卓越和成功会有一些不同。
我们看到在一个成功或者说美好人生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重整个系统当中的平衡发展,这是美好人生隐含的一个概念。
在我们看来,把刚才七个部分如果更简化一点,美好人生里面的成功,不只是某一点成功,是一种总体性的,系统性的,平衡性成功,或者时间角度讲,不仅仅是一门考试的成功,或者是在学习阶段的成功。我们知道很多重点大学的孩子他的学业非常成功,但是毕业以后在后期职业发展中很一般,那么我们对于他一生来讲评价很遗憾,实际上没有达到整个一生的成功。
那么成功也不仅仅是地位显赫,我们知道很多人地位显赫,最后的结果并不好,我们也不希望这样,叫显赫一时,我们希望是一生美好,所以除了成功以外,我们还要加上一个稳定幸福感,才是我们对于孩子一个最美好的礼物。稳定的幸福感里面,如果我们把它用很生活化语言形容,跟刚才陈教授讲的实验很有关系,这个人需要喜欢学习,就含了幸福感。
比如说每次我给《父母必读》写文章时候,我有一种享受的感觉,我自己写我孩子,昨天还在我家里把所有《父母必读》拿出来说,你最近有没有写新的关于毛毛的故事,我说那不是写给你的,那是写给别的父母的,他说我喜欢看,那是我的生活,当我写的时候充满了情感,当他读的时候也充满喜悦,这样的工作就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工作。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愿意这样,可是我也知道我们很多人做工作,充满了仇恨,赶快这个工作做完,赶快这个学习学完,赶快这个作业写完,一天可以,两天可以,如果一生就不是美好的人生了。这里面有幸福感在,人生成功就已经不同了,它离美好人生会更近一些。
除了享受、喜欢和学习之外,美好人生还有享受与别人的关系。刚才这个研究里面,我们发现人在一个环境里共同工作学习的,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如果你恨这份工作,讨厌你周围的人,这样一份美好工作就变味了,就会成为你痛苦的回忆,就不是一个所谓的美好的人生的一部分。
可是在心理学当中我们研究,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享受跟别人的关系,有的人不能,在这里面其实探讨到最后,跟另外一个因素非常相关,而这个因素是我们中国老祖先老老说过,用四个字总结,叫做“悦纳自我”。一个人接受你喜欢你只是表现,你感觉他内心总是有一点隐隐让你不舒服的东西,比如说讨好你,怎么样能够做到悦纳自我,后面我也会谈到家庭带来一些影响。这里面这是一个核心,培养更好的孩子,就是培养愉快接纳自我的孩子。
在这里面一生的成功里面很重要一点,所有人不能够或者没有办法确保自己,在一个完全已知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未知我们必须面对,可是你是不是乐于探索未知,乐于探索未知的这样一个人更有可能成功,更有可能在成功道路上获得成功感。这里面包含美好人生的一个要素,乐于探索未知。
我们在对人有一个重新的成功,或者整个培养目标上的重新定位以后,我们还要看到这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社会里?我们必须看一下,一个人他生存环境是不是不同?我们知道在一个窄小的环境里小老鼠和在一个舒适环境里面的小老鼠,行为会有非常不同的模式。我们现在社会整个的背景和二十年前完全的不同,我也想说没有人知道二十年后中国会是什么样一个确定的情景。但是我们可以对它有一点估计,仅以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特点,估计未来社会在我们可见的三五十年内,我们现在要教育的这孩子要生活的环境归为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急速变化。有太多指标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中国社会的急速变化,比如说各位换手机的频率,搬房子的频率,财富增加的频率,焦虑指数增加的频率,以前从来没有那么焦虑过,现在不断的焦虑,所有事情都在急速的变化,这是不容小视的。
另外一个就是竞争的压力,我自己在清华大学工作,十年前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一个人可以有十个非常好的工作任你挑选,但现在呢?情况已经今非昔比了。甚至还有公司打出不要清华、北大毕业生,连这样事情都可能发生,可是这样的事情很难在我们头脑中预期,它带给所有人,包括没有考上大学,包括那些花了钱上了大学,包括哪些别人给你钱进重点大学,同样都有无限的竞争压力。
再一个特点,虽然社会变化很快,虽然压力很大,可是这样一个社会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多元文化的复兴,我把它叫做复兴,因为在中国以前大家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非常多不同的文化共存。我们未来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和谐,也将决定我们培养的孩子如何适应这样一个文化的特点。
另外一个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利益驱动的问题,刚才陈教授讲电视的广告以及游戏等等,所有的广告,所有的游戏背后,并不是人文关怀,背后是利益驱动,这是我们家长要看到的,所有变成千字的宣传内容,也许背后的推动力也有。所以这是我们需要警惕,我们被它淹没,我们可能不了解它带给我们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面对这样的社会,当我们育儿的时候,仅针对我上面提出的四个重要的特点,而不是全部,只是我自己思考,觉得是对我视角更重要四点。在我们育儿当中有这样重点发展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如果我们应对急速变化,因为外界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怎么去应对?中国有一句古话“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不变是什么东西?在心理学这个能力叫做自我认同。你怎么变我都确信我有能力去应对你。这个是第一种重点发展的能力,第二个部分是外界竞争压力太大,大家知道压力太大,会让我们特别的焦虑,内心的冲突,愤怒或者是抑郁,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的急速的起伏,我们应对这样一个变化发展能力,就是发展出稳定的情感。
所谓泰山压顶,临危不乱,内心是有一个坚强的稳定的平台,刚才我又提到多元文化的发展特性,在一个多元的视角去看世界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应对呢?我们现在的家长会非常焦虑,可是我也告诉,孩子们他们自有他们特点,前面五位老师讲的尊重儿童的文化,儿童会发展出非常独特的个性来应对现在的多元文化。比如说有的孩子会玩特别的一种玩具,而这个能力也许就成为他未来一个生存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这是一种应对多元文化的一种方式。
另外怎么应对利益驱动的这样一个社会。在人的能力方面发展,怎么样应对外界驱动,以我们内在驱动应对,这个刚才陈教授也讲到第二颗种子,跟这个也是很有关系的。
现在特别想强调,这些点怎么样在家庭里面提供它的东西。现在在整个世界来看,家庭都会越来越被解体,从非常大的传统家庭,解体到核心小家庭,甚至出现单亲家庭,或者是同性恋者家庭,但是传统大家庭,稳定的家庭已经逐渐的解体了。家庭尤其显得重要,这是传统中国人最大的心理支持来自于家庭,可是现在家庭结构越来越小了,而外界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大了,在人生最早几年里,最能够为孩子提供长远发展动力还是在家庭里面,有很大的一个资源可挖掘,也因此我们《父母必读》的杂志所做的贡献,变的尤为重要了。
针对刚才的四点,我们家庭可以提供的是非常基础而扎实的动力,带给我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并且在未来社会拥有美好人生的一个机会。
关于自我认同,在家庭里面能够提供的就是帮助孩子悦纳自我,对于情感稳定,我们的家庭能够提供的是保持连接。对于发展独特个性,家庭这是可以在发展出孩子的独特的特色方面提供一个氛围。对于内部动机,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少做一点。有的时候有乐观家长问我,刘老师,怎么样更好培养孩子?我常常说孩子不需要培养,少摧毁一点就可以了,所以现在教育有时候不是做的太少,而是做的太多。
第一个悦纳自我,我们家庭怎么样能够带来一种悦纳自我环境,帮助孩子能够长到二三十岁,不是自我纠结,自我冲突,自我折磨,甚至自我毁灭,我想告诉大家,在整个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环境里我们都追求完美,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处去找最完美教育方案,让孩子整天在考级,考满分和与别人比较当中度日如年,这样追求是完美,但是大家所有人知道完美存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做家长不知道我今天不完美,我的孩子就要替我完美,这恰恰是孩子最重要的压力来源。
我们要改掉追求完美动机,但是不能完全改变,但是做一点小小的微调,追求完美变成追求卓越。不去跟别人比较,而是看我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喜爱这样一个学科。悦纳自我另外一个我们常常看不见的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在无意中,没有家长有意这样做,在无意中接受孩子的成绩,而显得好像不接受孩子,有一个非常非常出色的大学生,十六岁上了大学,非常出色,可惜他上的大学以后学习变的一塌糊涂,经过咨询以后,发现他一点都不笨蛋,他甚至比其他人还聪明,但是他有一点比不过别人,因为他从小到大都知道,他父母以他的成绩为自豪,他从来不知道如果他的成绩不好的话,他父母还会不会要他。这是一个小孩子内心的恐惧,不经过长期咨询他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因为他自己都不清楚。当他成绩不好的时候,其实是在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爸爸妈妈你们还爱我吗?但是我们有时候气头上说你再成绩不好,我们不要你了。我们并不是真的不想要孩子,可是这样的气话让孩子有这样一种感受。
因为我们无意识这样的表达,带来很多孩子心灵的恐惧和灾难,我们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我们学学不同的语句表达,我不喜欢你在学习上不进步,但是我还是喜欢你,我不喜欢你做的事,但是我还是喜欢你,我喜欢你,但是我不喜欢你那件事情,我们把喜欢这个人放在重点。那孩子才会有当你接受他这个人,他也才会向你学习,接受他这个人,这才叫悦纳自我。
可是有时候我们以为爱是不需要说的,我是你的爸妈,我是爱你的,我不需要说,但是很大情况下是更需要你支持。我们尝试着不学会夸孩子的成绩,而夸孩子这个人,这样孩子的焦虑就会少一些,当他面对其他的焦虑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能量应对外界的社会。因为我们能够接纳孩子,我们就有机会帮助孩子发挥他独特的特点。
我非常欣赏的一个治疗师,当他治疗一个手残疾的人的时候,那个人非常自卑,我没有办法自信,因为我的手是残疾的,治疗师说是真的吗?你上学时候没有办法用这个手写字吗?别人会发现你根本没有办法完成作业吗?他说不是的,他说我可以用这个手写,可是我这个手太难看了,我没有办法让别人看,这个治疗师说你可不可以写给我看。结果这个孩子在治疗师的鼓励下,在纸上用这个手很别扭的姿势写了这几个字,但是重点不是在于字写的好不好,他说你用这种姿势可以写出字来,让我试一试,他说你很了不起,你用这样的姿势也可以写出字,完成学习。这个孩子哪一天开始上学时候不再担忧自己手的残疾,他凡倒是很自豪,结果治疗师让他去邀请同学也用这个姿势写字的时候,你知道他在班里变成一个特异功能的人,他也开发出他的整个自信心,这是特色。
当我们把一个人的特点,不去看成他的缺陷而看成他的特色的时候,就建立信心,这个信心在未来社会有时恰恰变成好事,因为那是独特的,我想告诉大家,很多人以为你变的特别卓越或者完美才能够对付竞争强烈的社会,其实现在社会恰恰有另外一个追求的出口就是你的独特性。你与别人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也许会竞争失败,但是整个社会我们知道,像传统物理学,发展百年,很多物理学家认为已经走到尽头,但是很多新兴学科是交叉学科,鼓励孩子发展不同的特点,并且为他指明生活中多元文化中可生存的领域,这是帮助我们孩子应对未来得一个重要的出口。
我们知道现在上海世博会,每一届世博会都在推动整个科技的进步,告诉大家,世博会的发明者包括所有科技创新的发明者,都不是最会答哪些标准答案问题,他们常常不给你标准答案,但是恰恰是他们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我相信我们也希望我们孩子在未来科技发展当中有一席之地,而那是创新精神带来的。就是靠我们鼓励孩子独特性,而不是说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做到,你做不到。除了他可以做到别人能做的,也恰恰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这是发展特色,来应对未来,这个部分是要在家庭里面早期去鼓励、去发现,去给予强化的。
在零到六岁时候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有的孩子最喜欢玩恐龙,也许成为一个古生物学专家,或者成为一个最新的具有非常潮流思想的设计师,可是在传统生活里面喜欢恐龙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这就是创新性,而能够不能够发展创新性就在于父母态度,因为当你在家庭里说,这样的想法不合规范,太奇怪了,你怎么会有这么奇怪想法的时候,孩子未来再有这样想法可能性就削弱了,家庭是第一推动力,可以上我们有更好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在未来成为一个独特大树在社会有独特的价值。
家庭除了在智力发展提供推动力之外,我想说非常重要的,人的免疫力发展一样,我们心理免疫力的发展,最主要是来自于家庭,你的身体在多边社会里遇到更多的病毒和细菌,也同样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让一个人心灵更健康,而不是脆弱。大家知道前一段时间有某公司出现员工自杀的情况,美好的生命就从此消失了,那是内在的力量不够?可是什么是那个内在的力量,我们不知道未来遇到什么样压力,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能够让一个人心灵有免疫力的方法就是在童年跟父亲母亲保持密切的连接。
第一件事情就是区分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我前一段时间接待一个妈妈非常好,她清晰的区分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情绪,最近两岁孩子很不容易管教,我发现当我管教他的时候我内心很烦燥,我觉得那是我需要处理的,所以我来这里。
当他调整情绪之后,他告诉我,我儿子最近好多了,活着说他跟原来还差不多,可是我看见他的时候,我的心情变的比以前更美好,然后我的孩子闹的也不那么厉害了。这是我们现代社会一个在心理方面非常有觉察的母亲,做的非常正确的事,他区分那个烦燥的不仅是孩子,更主要是母亲,我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心理学某个流派里面会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你情绪的反映,我们常常看一个孩子非常烦燥时候,就从孩子那里抬高眼光看他的父母,如果作为父亲或者母亲,尤其是母亲学会处理这个情绪,你会发现,我也告诉大家,在今天中国,如果你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你有着非常焦急,烦闷,甚至是冲动,各种各样的情绪,你是一个正常的人。你不是一个异常的人,为什么呢?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异常的社会。在异常社会里面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现在把整个情绪的变化叫做在异常背景下的正常反应。可是孩子并不知道,孩子会吸收你的情绪。我们需要处理我们内在的情感、情绪,处理我们的生存危机。我们处理好了之后,才会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孩子。
当我们区分开之后,我们就去以更好的方式支持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有更好的情绪面对未来,这种连接才是一个更高质量的连接,怎么去连接呢?以前我有一个家长咨询我,我每天抱着我孩子,我看电视的时候把他夹在腿上,我说你看电视的时候眼睛看哪里?我当然是看着电视,她很好,但是这个就不够高,因为你跟孩子有接触,但是关注点是在电视上,我们希望在这样社会里,在这么大压力下,孩子获得更高品质的跟父母的连接,我指的是心灵情绪情感的连接。
所以第一建议家长跟孩子更多的身体上接触。整个现代疾病有一个重要来源是我们现代人越来越孤立,不仅仅是社区孤立,包括身体上的接触都比以前少很多,简单的皮肤接触可以促进人心理健康,因为皮肤接触带来了安全感,这是最直接的,对我们变化社会当中的人一个支持的来源。所有悲痛中的人最愿意是在别人的怀抱里哭泣,会让他们愈合的更快,对你的孩子请尽量的提供这样直接的心灵的接触。如果没有直接接触,我们还要有心灵接触,那就是关注你的孩子。甚至用一点点小的礼物或者小的写的纸条跟孩子有连接。
保持连接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在临床工作当中常常发现,很多家长喜欢只关注正面情绪,或者只关注负面情绪,健康的生活同时包括正面和负面,我发现有的孩子非常优秀,可是情绪上非常的不优秀,不稳定,情绪上处理的不好,一说话,一开口,当然是在我们咨询中心,一开口满眼含泪,在他家里只能说好的,一说不好的,就被父母说你怎么这么脆弱。这些都是理想化的。健康的人是需要有脆弱的,悲伤的反应,并且和亲爱的人一起分享,伤痛会恢复的更快。因为家里强化了他只去表达负性的情绪,所以他学会用负性情绪跟别人交流,这都是极端。良好的家庭提供良好的连接,包括在你喜悦的时候对你的欣赏,和你共享,也包括当你处在消极情绪当中,焦虑、忧伤的时候,甚至想杀掉自己的时候,有人愿意倾听、拥抱,愿意接受说你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可以理解,让我们一起去面对。
这一部分是我们软性的支持,但是这个支持像水一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未来的压力大的生活里,去更好的承受所有的压力或者成功带来的那些压力。
提供内在动力,像刚才的研究,陈教授说有很多的部分是来自于人类在基因遗传,心理学也会说来自早期的教育,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几个月开始的教育,我们教育很可能是过多而不是过少,所以给要培养一个未来时代生存人的父母,一个重要的提醒,就是要减少对孩子的干预或者是教育。减少教育。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父母必读》让父母读更多书,是不是也是给了父母更多的教育,也需要在我们杂志里面留一两页空白,让大家看到一些没有字地方,可以减少一点对空间的拥挤的感觉。孩子能够发展出最重要的应对未来得能力,是它内在基因带来的,所以给他留有空间和时间。我们的教育现在恰恰是空间太小,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住房的改变,就是让我们的起居室变的越来越大,我们过去生活里面没有起居室的概念。我们有很大的睡房,可是我们起居室常常就是一个过道或者放了一个餐桌,这是要有更多的活动的空间。我想告诉大家,现在的教育就填满了大脑每一处,让智慧的成果无处去播种。那两颗种子也许没有机会播下去,长起来。
我希望我们在教育当中提倡减少教育这样一个理念,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有效教育更好的发展,具体也对孩子来说,在家庭当中允许孩子犯错误,我知道很多家长当孩子犯错误时候非常心急告诉他,你应该那样做就好了,实际上尝试错误是我们人正常发展的最基本的一个心理过程。所以在家里面允许孩子犯错误,我告诉大家,我在清华大学给研究生几千人同时讲课时候,我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犯错误,他们给了我在清华最热烈的掌声。为什么?这一代人是被完全强烈不允许你犯错误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可是他们有优异成绩,但是他们不能犯错误,他们只会按照标准答案作题,却不会过美好人生,因为美好人生不是标准程序,是需要创意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刘丹,教授,美好,人生,家庭,原动力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0bd4fae6ace943450700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