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兴趣班孩子的天赋会不会被父母错过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不上兴趣班孩子的天赋会不会被父母错过的相关文章:关于如何给孩子选兴趣班以及如何让孩子坚持下去,有多少父母没烦恼过呢?如果我们说,你们其实什么道理都明白,也比任何“专业人士”都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你们会不会觉得意外?竞争、比较...
关于如何给孩子选兴趣班以及如何让孩子坚持下去,有多少父母没烦恼过呢?如果我们说,你们其实什么道理都明白,也比任何“专业人士”都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你们会不会觉得意外?竞争、比较、升学压力、销售顾问等外力让你们对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可能犯的“错误”变得越来越不宽容。焦虑让你们丢掉了本能。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再把它找回来吧,好吗?
壹姐: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辅导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
1.
一个朋友的儿子跟我女儿同龄,今年从幼儿园毕业。他在朋友圈里晒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是老师写给孩子的卡片。有一段临别赠言,大意是:你是一个好孩子,每天见到老师都会问好,很棒。每次运动课的表现也很亮眼。但希望你上小学以后,性格可以更沉稳一点,专心学习,跟同学少打闹。
结尾是:「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家长自己倒觉得没什么。不过这条朋友圈下面有一连串讨论。好几个人表示哪里怪怪的,有一种「糖衣炮弹」的味道。老师是在鼓励这个孩子,但本质还是在批评,至少是在评价。评价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味。似乎孩子身上有一些特点是好的,有一些特点是不对的,老师已经替他划分出来了。
家长帮老师解释了几句。说这个老师人很好,对孩子也很好,很有爱。
我其实也有同感。从老师给每个孩子手写临别赠言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温暖的老师,当然不会有恶意。但正因为如此,这件事才显得很特别:一个温暖的,不带半分恶意的人,却不欣赏一个孩子在「活泼,跟同学打闹」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探索欲,好奇心,和人建立关系的愿望,以及生机勃发的生命力。她也是煞费苦心,才找到一种温柔的说法,把她的批评包装成了祝福。
她殷切地祝福孩子失去这一部分特点。
也许在这个老师眼中,孩子是不应该太活泼的。
她的一片好心在于,或许现实层面上,那些「沉稳」的孩子是会收获更多,他们更易于与人相处,得到更多的正面关注。她想让孩子多具备一点这些特点,是没有错的。但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她看不到这只是外部环境的一个偏好,而是用一种针对孩子的、评价性的口吻说出来。就好像是在表达,每个人的内在禀赋天然可以被定义为正确或错误。不符合社会偏好的禀赋,最好改正一下。
当然,这是成年人的想法,也许孩子意识不到这么多。我倒不担心这个孩子真的会失去这些禀赋,我只是想祝福他可以更理直气壮一些。
2.第二件事,是我自己经历的。
我陪女儿参加一个兴趣班的试听课。女儿在里面上课,我在外面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断推荐我买课,我说:「等上完之后,看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吧。」
另一个孩子的母亲本来打算买课了,听我这么一说,也就说再等一等看。等孩子们出来了,她一把抱住了她女儿:「怎么样?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吗?」
小女孩说:「还行吧。」
「那妈妈给你报名,好不好?」恳求的眼神。
小女孩犹豫着点了点头。
工作人员问买多少节课,那个母亲打算先买几节试试看。工作人员建议多买一些,买得越多,优惠力度越大。母亲显然有点心动,她对女儿说:「咱们先买一年的课,你要好好学,不许像上次一样,学到一半就没兴趣了啊!」
小女孩说:「好吧。」
看到我们看她,那个母亲有点不好意思,解释了一句:「她上兴趣班经常是半途而废,浪费了好多钱。」又对女儿说:「这次要坚持住啊!」
小女孩有点不耐烦:「知道啦!」
这种对话我最近听得很多。我想,她们讨论的「兴趣」,真的是兴趣吗?是孩子的兴趣吗?真正有兴趣的活动,哪里需要妈妈求着孩子坚持呢?
我对那个母亲说:「她要是有兴趣,自己会坚持了。」
小女孩也说:「对啊!不用你提醒!」
母亲说:「你呀?你就是吃和玩两件事不用提醒,正经事哪件坚持下来了?」
小女孩立刻不吭声了。
母亲一拍女儿的脑袋:「兴趣都不在正道上……」
我们团队在写《坏习惯》小课时,提到了孩子上兴趣班难以坚持这个痛点,问我有什么办法解决。我一下就想到了最近经历的这两件小事。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解决?要解决什么?
如果是要解决孩子的「没兴趣」,那不需要解决,因为孩子天然就有兴趣。他们喜欢玩耍,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喜欢大自然,喜欢沙子、阳光、水,积木和奔跑。唯一的问题在于,那些兴趣不是成人社会认可的兴趣。
也不是老师和家长支持的兴趣。
那个小女孩就是典型的例子,说不定在尝试了几个月之后,她又放弃了这次的兴趣班。那样在她母亲看来,就又多了一条证明女儿「难以坚持」的事例。但这难道不是一开始就可以看到结果的事吗?在她恳求女儿报名,女儿勉为其难才点头答应的时候。——那个班只是母亲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兴趣。
所以,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提供符合孩子兴趣的教育?
要符合孩子的兴趣,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兴趣。我现在觉得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老师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家长也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有很多担心的理由:竞争那么惨烈,未来那么不确定,只玩泥巴怎么行?
这样的顾虑也没有错。
所以,问题还可以再进一步:如何兼顾父母的焦虑和孩子的兴趣?
我在《洞悉相处之道》的开篇里说,学会使用别人的视角,承认不同于自己的存在,是一种困难而至关重要的心理能力。那之后我们才可以与不同想法相处,既不是妥协,也不是对抗。但父母和老师有时候太殷切了,以至于看不到其它的可能。殷切本身是爱的表现,但过度的殷切会让人沉浸于焦虑,只能选择相信:孩子身上有些东西就是不对。不认可他的这些部分,就是为他好。
这是人人都可能有的一种局限,请不要把它当成指责。
3.我以前写过一段回答,探讨兴趣班的问题,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在内心很深的地方,父母什么道理都明白。但他们还是很难接受自己「可能犯了错误」的风险。绝大多数父母其实没有很大的野心,他们并不指望孩子将来成为钢琴大师、艺术家或者奥运冠军。所谓的兴趣班,只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有滋味一点,视野广阔一点,乐趣多元一点。但是一旦面临竞争、比较(谁谁家的孩子报了六个班)、升学压力、销售顾问,以及教育专家时,那些轻松愉悦的心态就会受到挑战,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耽误孩子前途的那个人。
我们又给自己贴上了「做错事」的标签。
其实,没有人比父母更能了解孩子的兴趣了。
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也不是给父母施加额外的压力,好像必须了解孩子的兴趣才是好父母一样。——你已经是了。没有人比你更懂你的孩子。还记得他(她)刚学说话那时候吗?别人都听不懂他(她)自创的那些字句,而你是何等轻松自如地扮演孩子与世界之间的翻译官啊!不需要任何天赋,没有专门训练,也不用看什么理论文章,对你来说,了解孩子就是那么自然而然。
只需要耐心和时间,去陪伴、去感受、去理解就好。
如果他把画笔扔掉了,问问那一刻他在烦躁什么。如果他抱怨画画不好玩,跟他聊聊最难受的是哪个环节。如果他感觉练习太枯燥,试试看能不能把它变成更有意思的游戏。如果他始终更喜欢动画片,就去观察为什么动画片对他有那样的吸引力,看到什么地方他会开怀大笑,什么地方又会屏息凝神。
这当然算不上什么专业指导,连指导都算不上。
因为所有父母一直都在这样做。
没法回答,也不用回答。因为这时最不需要的,就是「我有没有犯错」这种想法了。一旦开始担心自己有没有犯错,就会去寻求专业的指导、专家的意见,把一件快乐自然的事变得复杂而繁琐。不但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寻找,还把注意力从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移开。——关注理论的时候,就没法真的去看孩子。
满世界的兴趣班,随便报一个就好,体会它带来的各种愉快的可能性。再去体会孩子喜不喜欢,开不开心,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一定正确。
没关系,不必担心孩子的天赋被错过。只要我们父母足够关心,耐心等待,在他的天赋被全世界发现以前,他首先一定有办法让你们发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潜能开发,少儿兴趣班,兴趣班学习,兴趣班选择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6ea27822c55bb98ad0c2a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