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尿毁一生!这到底是不是危言耸听?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把尿毁一生!这到底是不是危言耸听?的相关文章: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教会了宝宝很多东西。妈妈看着宝宝学会了自己教的东西,也会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在妈妈教宝宝的东西里面,未必都是对宝宝有利的,有些甚至只是为了大人的便利而对宝宝造成伤害,把尿就是一...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教会了宝宝很多东西。妈妈看着宝宝学会了自己教的东西,也会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在妈妈教宝宝的东西里面,未必都是对宝宝有利的,有些甚至只是为了大人的便利而对宝宝造成伤害,把尿就是一种。

  张女士是个上班族,有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产假以后,张女士就把宝宝给婆婆带,自己继续为生计奋斗。可是最近,张女士发现婆婆每天都会给宝宝把尿几次,平时也不给宝宝穿纸尿裤,裤子还是开裆裤。

  张女士看过很多把尿危害的文章,心里非常害怕,于是跟婆婆提出不要这个小就宝宝把尿。婆婆听了,觉得张女士大惊小怪,回了句:“你老公也是我这么带大的,现在还不是好好的!”

把尿的危害

  究竟把尿有什么危害,让张女士如此紧张害怕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解说下!

  一、易造成脱肛、肛裂

  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易引发肛裂。

 二、导致尿频频繁

  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而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易尿频。

 三、不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太早把尿可致孩子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

 四、给以后如厕带来困难

  由于婴儿小时候还没有要尿尿的发射,大人一般都要抱着婴儿一段时间,直到婴儿尿出来。再这个等待的过程,婴儿很有可能会出现抗拒的情况。日子久了,就会对把尿产生抗拒,对以后如厕培训就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五、不利于脊椎发育

  大人给婴儿把尿的时候,婴儿的腰是弯着的,而婴儿的脊椎还未成型,时间一久,就很容易造成脊椎弯曲或者扭曲的情况。除了把尿直接造成的害处,还会产生一些附加的害处。例如上文提到的,为了方便把尿,给婴儿穿开裆裤。大家都知道,开裆裤不能好好的保护宝宝的私处,会造成细菌感染等疾病。

 宝宝的如厕训练

  既然把尿危害那么大,那就是不能给宝宝把尿啦!那怎么教宝宝自己上厕所啊!把尿危害的确是大,可是这样并不代表不能培育宝宝自己如厕!只要做对了,让宝宝自己开开心心的上厕所是很容易的事!

  给宝宝进行如厕训时,我们要确定宝宝至少满1岁半了。因为1岁半以后,宝宝的神经心理发育逐渐成熟,能灵活坐、站、行走、蹲、起了,他们开始能够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厕所是什么意思。因此,家长此时可以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如厕训练5信号

  可是,每个宝宝的发育都有快有慢,我们该如何分辨宝宝已经准备好进行如厕训练了呢?以下5个信号就是宝宝准备好的表现哦!一定要留意了!

  信号1:宝宝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湿了,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信号2:宝宝能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想法。

  信号3:宝宝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大便。

  信号4:宝宝对成人上厕所的行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会在马桶上坐一小会儿。

  信号5:宝宝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睡觉醒来时尿布也没有湿。

  座便器

  训练宝宝上厕所,怎能少了宝宝喜欢的座便器呢!选一个宝宝喜欢的座便器,更有利于激发宝宝对如厕的兴趣哦!选择坐便器时应注意,坐便器应该牢固、舒适、高低适宜,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应正好着地。

 如厕训练6步走

  STEP1:发“排便信号”

  教宝宝如厕时,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STEP2:脱裤子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退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宝宝做的好,父母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他掌握脱松紧带的裤子以后,可以练习脱复杂一些的裤子。

 STEP3:坐在便器上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厕椅,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以下步骤了。

 STEP4:排便

  把水龙头打开,让宝宝听着“哗哗”的水声排便。让宝宝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把尿毁一生!这到底是不是危言耸听?,早教育儿精选,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42fb9bba5f05d8280af1c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