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5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孩子做事磨蹭应该怎么办的相关文章: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当我们分析孩子的某种行为时,需从他们的发展现状出发,而不要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有时做事容易分心,或没什么时间概念,这与其成长规律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前额叶发育远未成...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当我们分析孩子的某种行为时,需从他们的发展现状出发,而不要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有时做事容易分心,或没什么时间概念,这与其成长规律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前额叶发育远未成熟,从而影响大脑的执行功能,而做事专注、有计划、不拖拉等又与大脑的执行功能息息相关。

  (小知识:什么是大脑的执行功能?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对认知/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比如注意力、推理、学习的灵活性、解决问题以及计划和执行能力。这些都和大脑的前额叶发展有关。它不是一两年就能发育成熟的,而是贯穿了整个儿童期,甚至青少年期。)

  当我们了解了儿童前额叶的发展需要很长岁月,就不会以成人的高要求去对待儿童。所以,我觉得把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称为拖延症是不合适的,也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拖拉」、「懒惰」等不好的标签。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发展特点,父母不需要过度焦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需要从小慢慢培养和提醒,让孩子的大脑执行功能在锻炼中得到提高。

  首先,要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慢和拖沓是两回事。有的孩子的确做事会更慢些,孩子越小就越慢。但这绝对不是毛病。若父母常嫌孩子慢,过多催逼,或者干脆替代,那么问题就真的来了:一个真正拖沓、散漫、凡事不操心的熊孩子,往往就是这么养成的。

  孩子为什么拖沓?为什么不能主动规划好本该属于自己的事情?那是因为父母都为他们做好了,孩子形成了依赖性。而且,孩子获得的过往经验是,自己一做不好,身边就会有大人着急忙慌地批评指责,与其听唠叨,倒不如干脆拱手承认:“我就是做不好啊,那么你都替我做了吧。”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的催促成为了孩子条理性的杀手。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容易依赖父母,或者变得缺乏耐心,变得更加毛躁。

  比如孩子吃饭,吃慢了、吃脏了大人会催促、会嚷嚷。吃不好大人干脆抢过碗来喂。孩子的成长节奏就是这样被打乱的。不是孩子做不好事,而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这样还怎么要求孩子有条理、分主次呢?这就好比,一个人连爬都不会,还怎么能要求他快速奔跑呢?做任何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事先没有丝毫练习而突然到某一天顿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要帮孩子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还需牢记不随意把孩子跟他人做比。可以鼓励孩子自我比较,即纵向比,但不要横向比。每个孩子从出生即带有自己的气质特点,有的孩子做事风风火火,有的孩子做事慢慢悠悠……这是孩子的天性,又何必勉强呢?让孩子慢慢来,是父母的智慧。

  培养孩子抵制冲动的能力

  抑制自己的冲动,让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这些能力从3岁到7岁在慢慢地稳定增长。

  比方说,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时,孩子们已经有能力抑制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冲动,知道要先举手示意老师。当然,要记得孩子的前额叶远未发育成熟,所以不能指望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做得到抑制冲动。我们需要帮助和提醒孩子,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Tip:

  想要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节律成长,切忌用下面的方式养孩子,诱导孩子去做事:

  1.行贿。即用过多的物质奖励误导孩子,把原本属于孩子分内的责任,变成额外的、跟孩子无关的事情;

  2.羞辱。即批评、诋毁、贴标签,不接纳孩子,且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容易让孩子怯于做决定,变得拖延。

  3.谈判。即总跟孩子用“你如果……,我就……”“你如果不……,我就不……”的句式说话。这种句式很容易带给孩子负面情绪,且无法让外部规矩很好地内化,无助于养成一个稳定的、有条理性的习惯。

  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孩子商定好规则,孩子执行过程中及时鼓励,孩子磨蹭时适时提醒,但是若孩子做不到,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避免干扰孩子,试着让孩子独自承担未做到/没做好的自然后果即可。

  别同时对孩子提两个以上的要求,要求太多只会让孩子迷茫、不知所措,尤其是面对男孩的时候。

  用外部提示提醒孩子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怎么办?有些幼儿园的老师也很有经验,他们利用一些小道具来提醒孩子。

  比如上课时,需要孩子们保持安静,可是孩子有时一高兴就容易失控,这时老师会说:「安静」,竖起食指和中指。这是老师和孩子们一开学就商量好的手势,代表安静。孩子们一看到这个手势,立刻就明白了,很快安静下来。有些孩子也会主动举起手指,帮助自己安静。

  所以,孩子们还是需要一些外部的提示来控制自己。经常这样做,孩子慢慢就不需要手势提醒了,当老师一说安静,他们就能安静下来。

  玩假想游戏提醒孩子

  在开篇提到有的父母抱怨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在路上喜欢磨蹭。这很大原因是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理解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特点,乐观地想:其实这正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因为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好奇,也能去注意,会关心成年人认为无用或者无关的事物,这正是他们学习的过程。

  这种现象并不代表孩子有意拖延,但确实和他们不成熟的前额叶有关,那我们怎么办呢?可以和孩子玩些假想游戏。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怎么办?比如父母对孩子说:「啊!我看到一个城堡(幼儿园)就在前方,骑士,你准备好了吗?要进入城堡了哦!」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假装骑马到城堡去,不再磨蹭了。

  在美国,很多幼儿园的老师会使用一些办法,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使其抑制冲动的能力得到锻炼,孩子做事不在磨磨蹭蹭,完成马上需要做的事。假想游戏便是其中一大法宝。

  比如,小朋友们把椅子排在一起,假装是校车。然后大家商量,一个孩子是司机,其余是放学的孩子。游戏时,假装乘客的小朋友要到了他的站才可站起来下车,而不能想起来就随便走。通过类似游戏,让孩子们的抑制冲动能力得到提升。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要么将孩子需要做的事按先后顺序告诉他,让孩子知道做完什么再做什么,要么就是告诉孩子现在要做什么了,等他完成后再继续给出下一个指令。千万别同时对孩子提出两个以上的要求,这样做只会扰乱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不知所措。

  对于男孩来说,过于啰嗦,同时说N项任务给他们,尤其容易给他们带去困扰。因为从生理的角度来说,早有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存在着线性差异,女性更容易应对基于语言的多项任务,比如边听边写;男性更擅长于应对基于空间的多项任务,比如体育项目和电子游戏。简言之,最好一次只跟男孩们说一件事,且保证简洁明了。

  教会孩子必要的条理性处理事物的技巧

  父母帮助养成条理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每一样家务,都是有步骤的,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其中暗含的都是条理。

  很多中国父母有一个误区,即“一白遮百丑”——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都可以不会。于是孩子们只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上,而那些需要规划的、看起来有些枯燥的工作,在孩子看来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会不屑于去做。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别忘了,我们古人还有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生活在童话的城堡里,只需要演好王子公主就能够获得幸福。他们总要独自去生活。一个搞不定生活的人,最终会被生活琐事所累,更无法走向真正的独立。

  对于学龄期孩子,或者即将进入学龄期的孩子,父母还有必要教会孩子一些更有条理地处理学习事务的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当然是有侧重点的:

  1.对于低龄宝宝,最先要学会的,就是整理好自己的玩具。不同类型的玩具放不同的箱子里;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位;拿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送还……诸如此类。

  2.学龄初期的孩子,最先要学会的,是书包整理。不妨教会孩子下面的方法:

  (1)头天晚上睡觉前,就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

  (2)课本和作业本分开放,比如,把作业本放外层,第二天去了学校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出来交作业,课本则放内层;

  (3)课本要按上课顺序放,先上的课书放上面,上完后放在最下面;

  (4)都放好后,用手去挨个摸一摸,有没有书本或者作业本折角了、卷起来了,逐一抻平。

  刚开始孩子不会,大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之后只要孩子有做到,就及时鼓励。

  3.高年级孩子,学习资料会更多,则要学会整理它们。譬如可以用塑料袋子,把各科资料分开放。数学一袋,语文一袋,英语一袋……再或者,为孩子准备好活页夹。把不同科目的课本、卷子、练习册、作业本等,都统一放在一起。

  此外,父母还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好功能划分清晰的生活环境,譬如为孩子提供安静、环境简单舒适的写作业的地点,不要有电视,更不要有电脑、ipad之类电子产品的干扰。当然,最好也要开辟专供玩耍的空间。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孩子的睡眠。睡眠不足的孩子,会面临很多困难,首先就是自控力下降,缺乏意志力,更遑论花费精力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管理得有条理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孩子做事磨蹭,做事磨蹭应该怎么办,如何改善做事磨蹭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308cedd2ff7c0768043200.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