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照顾的经验—依附关系的重要性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被照顾的经验—依附关系的重要性的相关文章:被照顾的经验—依附关系的重要性「照顾」是包括身体与心理的,生理的照顾大家都能明白,而心理的照顾则是针对情绪的由来、变化与承接。苏绚慧在《当伤痛来临—陪伴的修练》一书对于「被照顾...
被照顾的经验—依附关系的重要性
「照顾」是包括身体与心理的,生理的照顾大家都能明白,而心理的照顾则是针对情绪的由来、变化与承接。苏绚慧在《当伤痛来临—陪伴的修练》一书对于「被照顾」的描述如下:
『这一个重要的人,不仅捕捉到这些情绪,还能在过程中安抚,以规律、耐心与温柔的语调告诉你,原来你怎么了,原来你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你想要什么。然后这个人设法给予你照顾与满足,或是设法解除那些不舒服的内外在因素。这就是我们被照顾的开始。』
当我们无法口述内在状态,在混乱失序时,有一个人很懂我们,然后照顾我们,且由这个体验中,我们也学到了怎么照顾自己(并成为日后「照顾他人」的基本模型),这就是亲密关系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当自己在痛苦里无法具体描述,却有人能解读并以正确的姿势接住,那种被对待的方式就是「被接住的感觉」,当自己被重视了,尔后就会学到如何接住自己、接住他人。
被照顾的关系,心理学称为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结合了心理学、演化、动物行为学,旨在说明「人际情感」的关键及心理社会发展。原初概念由约翰·鲍比(John Bowlby)在1950年代提出,最重要的概念是:「儿童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至少与一名主
要照顾者发展出亲密关系,若无将造成其心理与交际功能的不健全,并延伸至成人期」。「依附」是最初人与人之间的基础关系,包括如何被照顾、互动、依赖:「当自己不能做什么的时候,对方是怎么接住我、照顾我的,我从这个体验中学到了『我的重要性』,以及『我的情绪』出现后该怎么对待的方式」。
依附匮乏长大后的成人
琳赛‧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以《假性孤儿》一书写到孤单成长的孩子们,背后可能有着情感缺失的父母,他们外表和行为看起来一切正常,会关心孩子身体健康、提供温饱、注意孩子安全,但仅止于此,并没有「情感交流」。
当孩子心理没有被照顾、没有被需要的感觉,却不晓得问题出在哪,他不安地乱猜:「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才没有肯定和赞美」;「关键时刻常怀疑自己,心底会冒出一个声音否定自己」;「觉得常要假扮成另一个人,父母才会喜欢自己」;「每次和家人相处总是感到挫折,像是遍体鳞伤,也不敢求助他人」;「即使已经有所成就,自己还是会觉得孤寂」。史秀雄也以《假性亲密关系》形容成人期的依附匮乏,如夫妻两人长期回避亲密,不敢表达真实情绪,只维持表面和谐,重现童年缺乏情感的交流模式。这些以「假」为开头的人际模型,显示人们没有从关系中学到照顾自己,才会把童年的渴望与匮乏,一直寄望他人「再一次来照顾我们」,却总是失望挫折。
依附关系非常重要,情感有所交流,孩子才能从中学到相对的「独立、成长」,并影响成人期的爱情经营,其表现心理学分为下列三型:
1.「安全依附型」:由独立、信任与适度依赖组成,这是理想型,能照顾自己也能照顾对方,平衡互补。
2.「逃避依附型」:冷漠、逃避亲密、压抑,不表露情感,强迫性自我依赖并与伴侣保持距离。
3.「焦虑依附型」:又分为两型(1)无助型:歇斯底里、不知所措、合作讨好、沉溺迷恋/被爱,富有诱惑性但缺乏界线(2)混乱型:陷于「想像中的被抛弃的恐惧」,导致愤怒、苛求、勒索、控制,处于想要又不想要的两极矛盾中。
后两型因缺乏安全感,关系发展时常带着害怕、无助而反反覆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被照顾的经验—依附关系的重要性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2368f25f6dcc2a200fc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