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标准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9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关文章:一、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状况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有人是出于对该问题中内在逻辑矛盾的理论敏感,更多的人则是由于面对实证研究的困境而引起的反思。集中在量的方面,国内...


  一、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状况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有人是出于对该问题中内在逻辑矛盾的理论敏感,更多的人则是由于面对实证研究的困境而引起的反思。集中在量的方面,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者有50%以上,低者却不足10%。如此悬殊的结果到底有多少来自真实差异,实在令人难以信服。认真研究这些结果,发现不同调查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判别标准不同、衡量的维度不同。究其根本原因,实在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把握存在分歧,而这一分歧又来自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理论分歧。有学者收集了国内外各种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有30多种,可见在这一问题上的学术混沌和纷争。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局面呢?


  其一,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健康标准很难。首先,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不像生理疾病经过各种检查,如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综合各种结果即可知道。所以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常常是相对的,显示出的是程度的不同,没有明确的数值。其次,受个人的思维方式及看问题不同角度的影响,判别者会对心理健康做不同的解释,这点可以从对心理健康定义和各种心理健康理论的不同观点中看出。


  其二,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还受社会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因此很难制订一套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永久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例如对同性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向时期的态度和看法也是不同的。


  其三,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和法学等其他许多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各相关学科研究所依据的基础和范围。由于各分支学科与学派的观点不同、学术思想各异,追求的目标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结论难以一致。分歧意见较大,就很难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


  其四,心理健康标准的制订和确定,必须通过大规模人群的调查。对脑系科学所依据的研究资料分析,正常与疾病的心理表现,需通过对照判定和方法论、分类学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迄今为止,尚缺乏令人信服的、为大家公认的标准体系。


  其五,心理健康标准确定的基础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分类,而这些规律和分类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许多心理现象和规律尚处于未知或知之不多的初创研究阶段。作为发展中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心理科学,仍需有更大的发展,为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提供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必要性


  (一)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保障和促进人类心理的健康,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这一任务离不开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其标准的制定。维护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界限。推行全社会心理健康运动,必须向广大群众宣传、阐述、推行以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健康教育。因此,不论是本学科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服务,都需要以正确、实用的心理健康标准做为基点和准则。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儿童健康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14ee4d25552bdbd000ac2c.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