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书主要讲了什么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书主要讲了什么的相关文章:我是风想吹倒我,业余时间喜欢码字。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努力用浓缩的文字带你领略他们创造的价值。如果喜欢就点个关注吧!20世纪初的中国,人们的思想还受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影响,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80%之多。...
我是风想吹倒我,业余时间喜欢码字。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努力用浓缩的文字带你领略他们创造的价值。如果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20世纪初的中国,人们的思想还受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影响,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80%之多。
千百年来,孩子是家庭的“附属品”,家庭教育总是充斥着专制和无知,没有尊重和平等。
这时,一个教育家愤然的站出来,他指责道,养蜂养猪都有方法,唯独教育孩子还比如养猪养牛重要。
这个教育家的名字叫陈鹤琴。
确实,对待孩子教育的价值体现上,人们事前无准备,事后无研究,不如羊或猪。
~1~
陈鹤琴29岁时,他的大儿子陈一鸣出生了。这时的陈鹤琴做了一件影响教育史的大事,虽然这件事比较琐碎,比较细微。
“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9分,他出生2秒后开始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10分钟,以后是间断的哭了。”
这是陈鹤琴的记述,他从孩子出生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用文字和照片全都记录下来。
他这一记录就是808天。彻底描述了一个中国婴幼儿的成长轨迹。一哭,一笑,一个动作,一个神态都是他科学研究的材料。
1924年,陈鹤琴通过三年的观察,写了一本《儿童研究纲要》,作为东南大学儿童心理学的讲稿。
紧接着1925年他又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把对自己孩子808天的研究观察进行了分析总结。这奠定了以后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发展的基石。
~2~
在陈鹤琴第一个孩子出生两年后,他有了第二个孩子。在第一个孩子研究的基础上,他又开始有针对性的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
在他出版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父母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做父母的不可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小孩。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应当有适当的娱乐,不要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
他一共总结了101条准则。这些准则通俗易懂,又藏智慧,直到现在每一条准则都鲜活有益。陶行知作序说,全国父母都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一改中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在传统的说教、棍棒教育下,陈鹤琴的教育准则就像在荒芜沙漠里的一颗种子,闪闪发光。
~3~
20世纪初,中国幼教事业还是一片荒原。幼稚园大都是外国教会办的,老师也是外国来的,他们教孩子唱外国歌,孩子最终学到的是西洋那一套。
即使是中国自己办的幼儿园,沿用的也是外国方法,形式内容大多也是抄袭日本和美国。
这些照搬模式,外国化倾向严重,其实并不符合中国儿童的发展特点。
写到这里,我有些感慨。不知道20世纪初能接受幼稚园教育的孩子都是怎样的家庭。很多21世纪出生的孩子也未必有这么先进的教育方式。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而误解我们的陈鹤琴。
~4~
1923年,3岁的陈一鸣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为了让他接受中国自己的教育,陈鹤琴在自己家办了实验幼儿园,就是后来著名的鼓楼幼儿园。
只有12个小朋友的幼儿园,从一开始接受的教育就不一样,他们不受旧式幼教制度的束缚和世俗的干扰。
陈鹤琴要求父母应与孩子平等对话,比如弯下腰或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他还主张,幼儿教学内容必须生动活泼,他鼓励孩子走出去,多亲近大自然,从生活中接受教育。
陈鹤琴还强调,游戏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玩具就是儿童的天使。他尝尝给孩子设计玩具,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还提高孩子记忆力。
为推动中国幼教教育走向科学化、民族化。1927年,陈鹤琴和陶行知共同发起成立了幼稚教育研究会,出版中国最早幼教刊物,后来发展为中华儿童教育社。
~5~
说到陈鹤琴与陶行知的故事,还要从1914年说起。那年他们一同赴美留学,先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这是世界上顶级的的教育,老师们都是世界一流名师。
但是影响陈鹤琴一生的是一位叫做布克.华盛顿的黑人。布克是个黑奴,19岁才开始读书,他办黑人学校,为了让黑人孩子上学,改变命运。
陈鹤琴亲自跑到这个学校参观,再次被布克的坚韧打动。陈鹤琴说,我们自命为优秀分子,曾受过高等教育,应如何奋发激励,为国努力呢?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伟人的情怀确实不一般。
不久,陈鹤琴接受南京师范学院聘请,回到祖国。
~6~
1937年,日本侵华,淞沪战争爆发,无数难民涌入上海租借,很多孩子失去家人流浪街头。
陈鹤琴看到此景内心忧愤,于是发起组织“儿童保育会”开起儿童学校。孩子们一边卖报一边读书。
陈鹤琴在二百个收容所开办一百六十多个学校,为两万七千多名儿童提供教育。
在援助难童的同时,陈鹤琴还救助进步的爱国人士。他与友人一起发起成立上海市成人义务学校,向街头,工厂,码头的工人传播文化知识,宣传爱国思想。
陈鹤琴的这一做法得罪了日本人,他的名字上了日本特务的暗杀名单。
~7~
为了躲避暗杀,50岁的陈鹤琴来到江西。连年的战乱使老百姓生活贫苦,再加上疾病的流行,让教育水平更加落后。
陈鹤琴在一个平地上创立了公立幼稚师范学校。他带领学生开荒地,盖房,种菜。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新式学校,是用全体师生的双手建立起的学校。
1944年,日本炮火烧到江西,陈鹤琴带着二百师生被迫离走。他四处借钱,最后凑了8万迁校费。
抗战终于结束了,陈鹤琴把江西幼师迁到上海,没多久他又创办了上海市幼师师范学校。
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从这里走出的学生追随着陈鹤琴的足迹在全国播撒着教育的种子。
~8~
儿童是太阳,要围着太阳转。传统的教育是儿童围着大人转,现代的教育是要以儿童为中心。
在中国的教育界有四大圣人。陶行知是乡村教育的圣人;晏阳初是平民教育的圣人;黄炎培是职业教育的圣人;陈鹤琴被称为儿童教育的圣人。
在娃娃问题上,陈鹤琴投入全部精力。他为儿子陈一鸣记录下561幅画,并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探索发现的,这才是他们真实的世界。
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定居南京。在这里也有他创办的幼儿园,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与小朋友在一起过。直到1982年,90岁的陈鹤琴与世长辞。
文章的最后我想引用他老人家的呼吁作为结尾。“愿今后全国的父母们,都具有教育常识,切实了解儿童心理和儿童期的价值。愿全国教师们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去教导儿童,训练儿童,使他们成为健全的公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书主要讲了什么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0cef8309f7570d0d03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