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为什么不专心?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1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小孩为什么不专心?的相关文章:随时能上网,连大人都难专注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电玩,联手养出了我们无法理解的网络时代小孩。身为三个小小孩的爸爸,电视主持人聂云对大环境改变有很深的感触。「比方看新闻,除了主播和正在播的新闻标题,萤幕还...

  随时能上网,连大人都难专注

  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电玩,联手养出了我们无法理解的网络时代小孩。身为三个小小孩的爸爸,电视主持人聂云对大环境改变有很深的感触。

  「比方看新闻,除了主播和正在播的新闻标题,萤幕还有上、下、左、右等四条跑马灯一直跑;外加股票指数跟天气预报,进广告还切成小萤幕,很难不眼花撩乱。

  现在你也很难跟一个人单独吃饭,因为手机里跟三个朋友在 WhatsApp,另外两个在微信。讯息过多,别说小孩了,就连大人也经常无法专注。」

  黑板比不过电玩,上课好无聊

  一出生就处於快速变换的声光环境,现代小孩的大脑习惯了强度高的外界刺激,一进到学校,眼前换成了墨绿一片的黑板跟语气平淡的老师,刺激强度立即少了三倍。

  难怪小朋友常跟老师抱怨:「上课好无聊」。教育体制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比方偏静态的「阅读」能力,刺激程度当然比不上孩子平常在家看的电脑电玩。

  除了生活环境正在飞快改变,学校环境也更加凸显孩子的好动问题。拥有专注力反倒变成顶尖孩子的特有能力。

  刘明丽说,撇开被确诊为过动症的孩子不谈,这些年普通班里偏好动的孩子明显变多了,很多班级一走进去就闹哄哄的,感觉孩子比以前躁动。每班学生人数虽然大幅减少,事情却没有变少,老师班级经营的难度还一年一年提高。

  学校的活动和学习科目愈来愈多,转接缓冲的时间不够,於是孩子们容易在这些关卡出状况。

  刘明丽说:「学校有校内活动,还要配合局里、部里的政策推活动,科目单元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九年一贯课程,另有课程跟议题要顾。以前学校步调慢,孩子分神看窗外的云也没关系,但现在我们已经没办法等了。」

  「不专心」是孩子发出的求救讯号

  赶进度、赶活动的节奏下,即便每个老师上过了十几个小时的专注力研习课程,也没时间停下来好好处理孩子的问题。

  即使家长经常在媒体上读过不少关於注意力与过动的相关报导,遇上自己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十二点,慢吞吞、管不住,还是难免发怒受挫,处理失焦。

  大人们忙着处理「表面」的不专注行为,却忘记深入追究,孩子其实有更迫切的难处需要处理。不专心像一个烟雾弹,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讯号,需要大人深入去找出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可能有:学习遇到障碍,数学课的四则运算听不懂。过敏体质,异位性皮肤炎的部位很痒。暂时性情绪低落,肌耐力不足,身体支撑力量差,因此常改变坐姿或趴在桌上。位置出现问题,隔壁同学很爱找人聊天。逃避心理作祟,乾脆慢慢拖。追求完美,容易卡在细节上等等。

  不专注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的。正因学习是不断累积的过程,不专注的负面影响第一是反映在学习表现上。专注牵涉到高阶思考能力的培养,无法专注的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成绩可能还没有太大问题,但学习难度加深加广後,落差可能会逐渐拉大。

  过动症(大陆一般称作多动症,)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会遇到三大挑战:第一是学习障碍。根据统计,过动症的孩子有三分之一会合并有学习障碍,听说读写算可能都出现问题。第二,过动、冲动的特质也容易造成人际困扰,小孩会因经常插话、无法控制言行,而变成班上的讨厌鬼。第三,生活能力差,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动作不是太快就太慢。

  「不专心」或是「过动」的孩子,需要大人真心的理解和帮忙。但大人往往用错力,弄得师生或是亲子关系紧张。

  1 专注非天生,技巧可补强

  专注的「风格」是天生,人人不同,但专注「技巧」可以後天加强,而且可以在家做起。

  婴儿一出生就能追踪声音,专心喝奶,这些专注的能力都是跟着感官成长慢慢发展出来。专注力跟宝宝的其他能力一样,也有其发展顺序,才能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



  比如医学统计,七到十岁的孩子可专注二十分钟;十到十二岁是二十五分,十二岁以上可专注三十分。

  这也是为什麽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一,常常是一个很大的关卡。「小朋友在幼儿园吃吃喝喝每天都很开心,一到小学整整四十分钟却要坐在教室里,极不能适应。因此进小一是许多孩子专注力出状况的重要关卡,考验老师的教学变化能力,

  除了去了解不同的儿童发展阶段,家长也要观察孩子的专心风格。看孩子在什麽时候吸收最快,就能发现他们的学习优势路径,找出技巧帮助孩子更专心

  比如「视觉型」的孩子喜欢阅读,看黑板不会跳漏字。台湾的精英几乎都是视觉强势,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相当注重阅读理解。「听觉型」的孩子语文能力普遍不错,用耳朵撷取资讯能力好,

  比如歌手周杰伦可能属於此型。「操作型」的孩子喜欢动手玩积木、组装玩具、操作实验,什麽事情都要动手做过一次才学得好。

  不过,家长也别急着用这种三类将孩子定型,因为大脑对不同资讯的吸收路径有别,有时是综合型。重要的是找出孩子特有的专注风格,在旁加以辅助,必可事半功倍。

  2 好动非过动,辅导可改善

  好动指的是孩子的天生气质,有些孩子本来就活泼外向调皮。但「过动症」在医学上则是有严格的定义,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天生好动的孩子慢慢随年龄长大,加上老师的辅导与家长的管教,调皮捣蛋的行为会逐渐减少,学业表现跟人际互动也维持一定的水准。

  但有些孩子的心叫也叫不回来,即使叫回来了也好像断电一样空白。一般性介入策略的效果都不明显,这些过动症孩子可以对老师教导的冲突策略倒背如流,但遇到冲突还是忍不住。他们经常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行为,所以一直在道歉忏悔,学业、生活和人际都出现困难,让孩子也无力挫折。

  3 分心不是病,吃药非必须

  带去给医生评估,不一定就是过动症,吃药也非第一选项。

  陈锦宏说,通常孩子要到四~五岁才会开始做诊断,学前儿也很少有确诊的案例。学前儿有过动倾向,大多会建议先用行为管理、认知行为治疗、生活环境安排或感觉统合治疗,并加强家长的互动知能。

  有经验的儿童心智科医师都会长期收集孩子的在校在家讯息,经过全面的审慎评估才会下诊断。等到前面所说的策略都无效,且病症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业,医生才会给药。

  4 避免贴标签,亲师需互信

  专注力问题在校园相当敏感,很容易引爆亲师(亲师沟通指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大陆使用此概念较少,常使用家校沟通、家校合作之类。)冲突,变成大人间的战争。

  每个小孩都是从好奇的心出发看世界,这个很新鲜、那个好好玩。一旦找到了有兴趣的事情,小小孩也能很专注。

  专注的风格人人不同,但永远能在有兴趣的事物上,逐渐培养专注的技巧。然而在孩子还没熟悉专注技巧,还没发展出自我提醒能力时,家长就得适时扮演外在警醒的规划者角色,帮他们打造容易专注的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小孩为什么不专心,小孩不专心的原因,小孩不专心改善方法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027559b6c282ef9800673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