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带给家长的教育启示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8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在家上学”带给家长的教育启示的相关文章:近两年,在家上学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在家上学。它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还是对抗应试教育的无奈之举?“对体制教育深感迷茫的家庭请看过来,这里是自寻教育出路...

近两年,在家上学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在家上学。它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还是对抗应试教育的无奈之举?

“对体制教育深感迷茫的家庭请看过来,这里是自寻教育出路——在家上学人们的集聚地。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逼孩子去上那么无聊无趣的学,那只会让他们失去对读书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

这是“在家上学联盟”网上的一个宣传语。“在家上学联盟是那些对体制教育失望,决心自己探寻孩子教育之路的人们的联盟。”该联盟一位成员如此定位自己的组织。在该联盟网站上,不仅响应者众,而且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很多在家上学联盟或群组,对在家上学感兴趣的家长们在论坛里就这一话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不堪忍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弊害,选择了逃离学校,让孩子在家上学,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温暖、天然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家上学,又称“家庭学校”(Home school),是一种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通常由父母或家庭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两年前“北大爸爸”张乔峰放弃高薪职业,选择让7岁的儿子退学,自己在家教育孩子,并筹办家庭学校,一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

作为一个教育中的新鲜事物,在家上学到底可不可以?对孩子是好是坏?很多人发出疑问。

数周前,一则“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的消息传遍网络,使在家上学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条消息来源于8月24-25日在京举行的“学在民间:在家上学&多元教育国际研讨会”。然而大多数媒体在报道或评论这一新闻时都弄错了一个基本事实。根据主办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在家上学联盟网的估算,大陆在家上学的真正实践者约为2000人,1.8万是指经常活跃在网上讨论相关话题的坐而论道者。

在家上学主因:对学校教育不满

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在家上学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家长选择在家上学前5位的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70%)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其中前4项都与学校有密切关系。

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多于女孩。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10岁之间(60.42%),其中6岁的孩子最多(12.18%),17岁的孩子最少(0.5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考、高考仍是我国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以逾越的“坎儿”。

调研显示,多数在家上学的孩子喜欢该学习方式,其中43.02%的孩子非常喜欢,38.55%的孩子比较喜欢;家长认为在家上学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处于中上等水平。对于幼儿园毕业后和义务教育阶段后孩子的打算,多数家长选择“继续在家上学”,分别占45.25%和41.90%。对于高中毕业后孩子的打算,选择“出国留学”的家长最多,占35.75%;其次是选择“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占34.08%。

实施在家上学的被调查家庭中,45.81%的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在家的学习,24.58%的家庭主要由父亲负责,24.02%的家庭由父母一起负责,还有1.68%的家庭由家庭教师负责。从职业来看,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63.13%的职业是企业职工、专业人员(如教师、医生、技术员等)和自由职业;其中专业人员比例最高,占32.40%。

参与调查的48.60%的家长对在家上学的未来走向非常乐观,认为在家上学会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39.6%的人持谨慎的态度,6.15%的人不乐观,还有一部分觉得说不太清楚。

在家上学的孩子成绩更好?

陈怡光,台湾保障教育选择权联盟的总召集人,同时是一个在家上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他的两个孩子都是自己在家教育的。“他们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元,也不完全按照台湾的教科书来做。两个孩子的兴趣完全不一样,所以学习风格和方向都不一样。”陈怡光说,他们每周二都会出游,让孩子走出来,增加社交的机会。现在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社会发展情况都很好。

美国在家教育研究所创办者布莱恩Brian D. Ray在研讨会上介绍了美国在家上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自己8个孩子在家上学的经验。据布莱恩介绍,近年来,美国在家上学发展迅猛,年增长率达到10%,2010年美国已有200万在家上学的儿童,在私立教育中占25%,在整个同龄学生中占3%-4%。

布莱恩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不管是在成绩上还是社会心理或感情发展上的指数,都比平均成绩要高,他们成人后的表现也非常好。

为什么在家上学的孩子成绩会更好一些?布莱恩认为,主要是在家上学可以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更个性化的教学和灵活机动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家里会给他们真切的关心和关爱”。

“在家上学的优点是能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制定更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有更紧密的家庭联系,以及更安全和安静的学习环境。”布莱恩说,这些在家上学天然具有的优点,是公立学校所不具备的。

教育的桃花源?

尹铁鸿原来家在上海,为了让孩子在家上学,2011年夏天,他和另外几个志同道合的家庭一起举家迁往云南大理。在那里他们的孩子们“主要是玩”:打篮球、游泳、爬山、攀岩、逃生训练,“骑着自行车去洱海边,去遛狗,去享受蓝天白云”,等等。他们还参加当地的民俗节,带着孩子们体验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歌舞。“经常是我们几个家庭一起,让孩子们自由地玩,我们大人也跟着一起享受。”

“我们没有任何体制化的东西,因为我们觉得体制化知识对孩子不是第一位的,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个是第一位的,这些能力强的话,体制内的东西都不是问题。”尹铁鸿说,“我们要做的教育就是以孩子为中心,因材施教,而不是因教施材。如果孩子生来就是画家,你把他培养成科学家,这何尝不是一种暴力呢?”

和尹铁鸿有类似想法和行动的人越来越多。同在2011年,一位“厌倦了都市的北京家长”陈阵,在大理苍山半山上一个美丽的山谷,创办了苍山学堂。

苍山学堂的网页上有这样的简介:“苍山学堂——宁静的世外桃源。苍山学堂的办学宗旨——回归自然,幸福童年。让每个孩子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父母希望他们变成的样子。孩子,从此以后,在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下,学你想学的,做你想做的。”

学堂网站上放了很多美丽的自然和乡村风景的照片,确实有点像一千多年前陶渊明描画的世外桃源。

很多人跟帖表示赞成学堂的教育理念,不少人提出希望前去参观或加入学堂。

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学历社会认同度如何提高?费用如何收取?有好想法,也建构了一个粗糙的平台,但是空有概念等于向社会上诸多的孩子和家长挖了一个大坑。如果我有孩子,我绝不会让他来填这个莫名其妙的天降神坑。”一位网友写道。

在家上学面临的问题

看到在家上学的诸多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家上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习的成效与质量如何保障?尽管多数研究和数据显示,在家上学成效明显,但也有质疑者认为,这种成效被群体内部夸大了,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和长时间的检验。特别是中国大陆在家上学目前的质量保障,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主观性。

与此相关的是,很多家长急需专业指导。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局限和对教育认识的不到位,无法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由于家长自身的偏执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情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曾有媒体报道:一个女孩的父亲为了让孩子当长跑冠军,不让她去学校上学,天天逼孩子练长跑,女孩儿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跑”字,没有伙伴,没有游戏,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跑步。目前这类家长并不少见。在这类家长那里,孩子不过是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从来不是他们考虑的。这种在家上学对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孩子的社会化问题是在家上学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支持这种选择的人认为传统学校是丛林法则,并不是理想的社交环境,不如另辟蹊径,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反对的观念认为,过早把孩子放在家里会影响早期的社会化问题。

对于人们担心的在家上学合法化问题,现行法律倒是预留了空间:《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它提示了通过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是使在家上学合法化的路径。

理性对待在家上学

一些家长因为对学校教育不满,或对自己盲目自信,于是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结果孩子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些严重问题。

“实际上家庭学校是很复杂的事,不是我想怎么选择就怎么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在家上学应该抱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不带成见,不相互排斥,不简单凭情感做选择。另外在家上学还要可操作和可检测。

“希望所有在家上学的家长都是深思熟虑的,把该考虑的想清楚,这样才能走得远,而不是仅凭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就让孩子在家上学,那样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北京日日新学堂创办人王晓峰说。

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选择,才能让在家上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黄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在很多人眼里可谓是成功人士,然而他对学校教育却深感不满和失望,在孩子8岁时,他做出了一个让周围的人震惊的决定:让孩子休学在家里学习。为此,妻子放弃了自己的律师工作。

做出这一决定并非黄震的一时冲动,而是他和妻子“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开家庭会,最后形成决议,签约”。“我们不是把他关在家庭里面,我们尝试让他走出学校,也走出家门。我们对在家上学的定位是——互联网时代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我们家长的共同成长。”

黄震现场展示的PPT就是他10岁的儿子做的,黄震说,孩子学会了充分利用互联网,自己上网下载资料进行学习,PPT和英语就是他自己下载软件,自己学习。

黄震还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从自然中学习。在大雪天里,他和孩子捞了两块冰,让孩子感受什么是冰,液态的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变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什么时候可以变成液态的水。“回归大自然,到大自然中间去成长,比圈起来关在教室和家里面更符合他的天性。”黄震说。

此外,科技馆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课堂。“中国科技馆每周有大家讲堂,孩子自己上网报名,然后自己去听课。”黄震说,他的孩子从8岁开始就自己一个人坐地铁去中国科技馆,前不久他自己一个人到科技馆报名做小小志愿者,面试时工作人员吓了一跳,说“你怎么一个人来了?你的家长呢?”

未来教育的方向?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在家上学最初通常是家长逃离应试教育的无奈选择。而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寻找新的教育模式,“是为了探讨更加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教育创新的价值越来越彰显”。

在杨东平看来,这种在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和教育生长,最终会成为改变体制内教育的重要实践。“应该持续关注和推进、改善在家上学,使它真的成为我们国家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个重要教育类型。使更多儿童能够从中受益,由此来推进体制化的教育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陈建翔认为,“家庭式学校”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是创造“像家一样的新型学校”。他认为,人类未来教育的方向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是要它的统一性、规范性、标准性和效率性;要家庭教育,是要它的人性化、个性化、自由化和生活化。两者相加,恰是人类理想的教育模式。这种融合的教育模式,不是古代私塾的简单‘复古’,而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自觉的创造性选择。”

陈建翔认为,当今学校教育的弊端根源于垄断制度。对此,一个恰当的缓解对策就是鼓励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教育需求,家庭式学校是其中一个可以考虑的办学模式。

后记 教育孩子:国家还是家长?

显然,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现行学校教育的不满和反抗。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优先选择权。在家上学的权利,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

然而,家长是否能够胜任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中国最著名的在家上学的例子,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和郑亚旗父子。但是,不是每个家长都是郑渊洁,他们的案例恐怕很难复制。

儿童应该国家来培养,还是父母来培养?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古老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提出,应该把儿童集中起来,由国家选派最好的教师进行教育,如此才能保障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近代以来的公立学校和义务教育是柏拉图这一思想的大规模实践。

然而,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快慢不一、个性兴趣千差万别,标准化、大一统的学校教育难以适应儿童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在家上学可以克服这一弊端,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储朝晖认为,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一些家长认为的这个需要有可能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没有经过实证的调查,在家长有限知识的范围内,他认为自己重视的就是孩子的需要,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所以要找到孩子成长发展的真实需要,再去采取措施。”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家上学在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合法的教育类型。在台湾,在家上学也已作为“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在学籍、学历等各方面得到保障。

在中国大陆,在家上学的实践刚刚兴起,无疑应该鼓励家长自主的、多元的教育探索。当然,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能回避,应认真讨论解决。

无论如何,在家上学的兴起和低龄留学潮一样,都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现象。它们在提醒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在家上学”带给家长的教育启示,早教育儿精选,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eeb1dc543b89cd9309cf9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