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话语中的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81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寻常话语中的隐形“杀手”的相关文章:或许很少有父母意识到,即便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也可能包裹了某个隐形的“杀手”,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诸如将宝宝探索的欲望扼杀殆尽,严重挫败宝宝的自信心,让宝宝的不良行为不断升级等...

  或许很少有父母意识到,即便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也可能包裹了某个隐形的“杀手”,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诸如将宝宝探索的欲望扼杀殆尽,严重挫败宝宝的自信心,让宝宝的不良行为不断升级等等。你注意到那些寻常话语中的隐形“杀手”了吗?你知道该怎样回避那些隐形“杀手”吗?
  案例1:倒多了的番茄酱
  3岁的佳佳正在自己吃早餐。她用右手拿起一片面包,摊在左手的小手心里,然后拎起一瓶番茄酱往面包上倒。番茄酱粘粘稠稠的,挂在瓶口,好几秒了还没有倒出来。佳佳使劲抖了一下瓶身,一大堆番茄酱掉落下来,落在面包上,在面包上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悬挂下来,一直掉落到桌面上。佳佳爸看到桌面上那摊番茄酱,急切地喊了一声:“佳佳,你番茄酱倒得太多了,都掉桌子上去了!”听到爸爸的声音,原本专心致志涂抹番茄酱的佳佳突然停下来,哇哇大哭起来。从那以后,每次往面包上抹番茄酱,佳佳都不肯自己动手,不管妈妈怎么鼓励,她都坚持说:“我抹不好!妈妈帮我抹!”
  案例2:咬屁股的小虫子
  2岁半的楚楚跟着爸爸妈妈在户外玩耍,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背后的衣服上粘了一只小虫子。楚楚爸看到小虫子,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楚楚,小虫子咬你屁股了哦!”听到爸爸说小虫子要咬他屁股,楚楚吓得大哭起来。楚楚爸立刻将虫子捉住,放到地上:“你看看,我把小虫子抓住了。”尽管那只小虫子“咬屁股”未遂,它仍然带给楚楚空前的恐惧感。从那以后,每次见到小虫子,楚楚都会躲得远远的,一边躲,一边恐慌地大喊:“小虫子咬屁股”。尽管每次带楚楚外出,妈妈都会鼓励他去观察各种各样的小昆虫,但是“小虫子咬屁股”的阴影始终盘桓在楚楚的脑海,在无形中控制着他的探索欲望,当然,他也因此失去了许多近距离观察小昆虫的机会。
  语言“杀手”隐形模式揭秘
  寻常话语中的语言“杀手”有很多隐形的模式,只要我们认清了这些隐形的模式,就可以避免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语言带给宝宝的伤害。寻常话语中语言“杀手”的隐形模式可能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隐含的责备情绪
  前面提到的第一个案例中,就像佳佳爸所说的“番茄酱倒太多了”之类的话语几乎随处可以听到。或许很多父母不以为然:我们不过客观地描述事实罢了,有必要如此大惊小怪吗?诚然,这确实是一句描述事实的话语,但是这句话隐含了另外的意思,它无异于在对宝宝说:“你真笨,你连番茄酱都倒不好!”“你不会少倒点番茄酱吗?”“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番茄酱倒桌子上去了?”“你看看,你多浪费啊!”……如果我们理解到这句话隐含了如此多的含义,我们就会发现,这句看起来只是描述事实的话语,实际上不过是不同形式的责备而已。这种责备本身隐含了对宝宝能力和行为的否定,很容易带给宝宝挫败感,挫伤宝宝探索的积极性或者自主性,慢慢地吞噬宝宝的自信心,导致宝宝害怕尝试,放弃努力。类似的语言还有许多,比如:“呀,你把花瓶打碎了!”“你撒了一桌子的饭粒!”“你要放在桌子上,就不会打碎饭碗了!”……
  2.善意的玩笑
  第二个案例中,楚楚爸只不过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已。类似的玩笑,我们成人一听就明白,或者即便当时没有反应过来,事后也会明白,那只不过是个玩笑而已。但是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他们可能很难理解父母这种表达方式,相反,他们会把玩笑当真,只看到这句话字面的含义,而感觉不到字面背后的含义。这就是楚楚事后如此惧怕小虫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善意的玩笑可能导致两种情形,一种是类似楚楚爸这样的,在无形中压制了宝宝的探索行为,给他带来心理阴影。另一种则是无意识中对宝宝的某些不值得鼓励的行为给予了赏识,导致他的这些行为一再升级。比如,宝宝无意中伸手打了爸爸一下,如果爸爸开玩笑地来上一句:“小子你真行啊,还会打人呢?”爸爸的本意不见得是在鼓励宝宝这种行为,但是宝宝却无法意识到爸爸这句话背后否定的含义,反而会真的认为自己很“行”,继续以这样的行为来获得“赞赏”与“肯定”。
  3.好心的指导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尤其在他幼小的时候,他控制环境的能力与我们成人相比,总是处在相差非常悬殊的劣势,因此,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几乎是无所不能的,而他自己总是需要依赖父母的协助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很容易带给他挫败感,让他在潜意识里无条件地认为“父母很行,而自己什么都不行”。要让宝宝意识到“我也行”,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并且,如果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即便他将来成人了,他这种“我也行”的意识也很难形成。要帮助宝宝形成“我也行”的意识,我们就需要谨慎地对待很多的生活事件。尤其当宝宝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指导就要格外小心了。
  当然,好心的指导不是不可以有,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如果方式不对,就会给宝宝带来压力。比如,宝宝正在搭积木,刚搭了两块就倒了,如果我们去指导他怎么搭,但是由于他小手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即便他知道了应该大积木放下面,小积木放上面,他也可能很难控制住自己小手的力度、角度,完美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此一来,看到父母那么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他自己怎么努力都做不到,他可能就会扔了积木,大发脾气,显得十分急躁,甚至很长时间都不肯再碰积木。于是,我们好心的指导不仅起不到我们期待的作用,反而成了伤害他的一个理由。
  4.非恶意的否定
  到2岁左右,有的宝宝可能1岁左右,他们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想要自己来的意识。不管什么事情,他都想自己去做,不希望父母代劳。有的父母可能就会以“宝宝还小,不能……”(替代的句式还有“宝宝还小,不会……”“宝宝还小,做不了……”)的理由给予否定。被否定几次之后,宝宝想要自己来的欲望就会消失,他的自信心也因此受到挫伤,以后就不会继续要求自己来,甚至当父母鼓励他自己来的时候,他也会以“我还小,做不了”等为借口推脱。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寻常话语中的隐形“杀手”,家庭教育,婴儿期知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b898a54a329019680342d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