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3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该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的相关文章:2023年初,《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将科学课由原来的3—6年级调整为现在的1—6年级,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科学教育的连贯与持续。熟悉了面对中高年级学生的教师,该...

  2023年初,《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将科学课由原来的3—6年级调整为现在的1—6年级,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科学教育的连贯与持续。

  熟悉了面对中高年级学生的教师,该如何给一二年级小朋友上课,这对每位即将开始从事低年级科学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重点从低年级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出发,探讨怎样上好低年级科学课,以及教师该作好哪些准备。

  了解低年段科学课的学习要求

  作为低年级的科学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并不是拿起教材备课,而是了解国家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段科学课学习提出的目标与要求。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基础和依据。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将学习年段调整为1—6年级以外,还因此调整了学习目标,更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标准的具体目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4个方面。这意味着对学生提出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的要求。

  1

  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部分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实现其他方面目标的载体。在课程标准中不仅给出科学知识的总目标、分目标,在课程内容中还将内容细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所要建构的主要概念、学习内容和分年段的学习目标给出了详细的阐述。教师通过这部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在不同年级段的学习进程,明确教学时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是科学学习中的重要目标维度。它不仅体现了科学课对学生能力发展、态度发展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的目标以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的方式呈现,这部分的具体内容为低年级的科学教学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中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8个要素。每个要素所对应的能力发展都从低年级开始,有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逐步向中高年级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这8个要素也认为是有纵向发展的,即存在低年级儿童不能作假设、不懂制定计划、不会处理信息,这些能力不能在低年级培养等片面的理解。其实不然,这些要素是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为解决探究问题而服务,需要将这8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下表中给出课程标准中这8个要素在低年级段的学习要求。从中可见,低年级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开端,需要教师积极和有方法的指导。


  3

  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中包括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每个要素所对应的态度发展也都从低年级开始实现逐年的提升。

  针对探究兴趣,在低年段着眼于对物质的特征、身边的科学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兴趣;中年段则加强学生对现象和实践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兴趣;高年段则希望学生能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探究的兴趣。

  针对实事求是,在低年段着眼于描述事实、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中年段则要在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坚持观点,但出现结果不一致时,要分析原因,再次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针对追求创新,从低年级开始就需要让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为中高年级的探究、设计、创造打下基础。

  合作与分享则更需要从小培养,促进低年级小学生愿意倾听、乐于分享、学会表达,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这都成为低年级小学生在科学态度养成时的重点。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目标是课标中的新增内容,包括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3个方面,它体现了时代对科学教育的要求。

  这部分的学习和理解与课程整体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不仅是技术与工程领域,也包括其他科学领域。从低年级的探究活动中就已经开始渗透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或许它不是那么显性,和科学探究或工程技术的活动融在一起,而不是用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学习,但这样的渗透往往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师遇到的困难

  1

  教材困难

  在对课程标准中低年段学习内容和要求了解之后,分析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是从标准到课堂教学的桥梁,它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也说明了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而非教材的编写者,在分析教材时需要结合课程标准,了解本册教材中各个单元时应与课程标准相对应,了解每个单元所要达成的4个方面的所有目标,再结合教学活动内容,了解如何通过教学达成该目标。然而一二年级的国家科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相较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有一定差距,教师如何在不超纲的情况下更好的教授学生?

  2

  学情困难

  当然,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学需要围绕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发展而展开,在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同时,分析和了解学情,了解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和能力发展特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年龄不能作为区分孩子水平的“门槛”,但低年级的孩子个体差异很大,有一部分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已经大量接触网络和书籍中的科学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在科普知识方面却所知不深。而开展科学教育应注重方法、因材施教,多开展观察、实验活动。那么教师在新教材实施伊始,没有相关具体指导文件和历史资源,如何更好的把握学情,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呢?

  3

  教具困难

  学校科学老师储备较少,科学课从3年级推广到1年级,课时量增加了近一倍,但是教师总量却不能随之增长。每位老师平均授课课时直线上升,更多的课时,更多的课后批改工作。而科学课和其他科目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因为科学课是探究类课程,课前和课中都要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并在课后回收。这些工作都要由上课老师自行准备,工作量极大,科学老师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怎么才能解放老师准备材料的时间,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心备课呢?

  4

  自身储备问题

  当然以上问题只是诸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科学课是一门综合学科,这种学科涉及到的面非常的广。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这个生物,边边角角从软体动物到节肢动物再到哺乳动物,从南极洲的企鹅到北极的北极熊,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到我们身边的小花小草,学生随便提一个问题我们都有可能不知道。当然这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因为科学课就是保罗万千的课程。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目前广大的科学老师专业性几乎都不强,很多老师是从其他岗位上转过来的,他的学历很少是科学教育专业背景,即使是理工科背景的老师,单就自身知识结构来说,他要么具有物理学知识、要么具有生物学知识、要么具有化学的或天文学的。他只有单一的知识,所以就自身知识的调整与完善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学生物的需要补充物理化学和天文地理,学物理的则需要加强生物类的知识补充。因为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空间还有工程技术四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包括细胞学、植物学、动物学、生命循环学、遗传学、进化学和生态学等诸多领域。再来看看物理,物理是科学的基础,包括物质、能量。还有化学。地球空间科学所包含的主题有地理、岩石、矿物、土壤、海洋、天气以及天体与地球和宇宙形成有关的知识。还有目前大家都很陌生的工程实践啊!应该说在小学中没有一门学科比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宽广、更复杂了。就单凭在中学、师范学里学的这半吊子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就能应付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吗?不可能的!

  1.科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化面”,将小学全部科学课程中的教学目标点罗列出来,将有联系的内容进行连线,建立有承接关系的知识网络,围绕这个脉络设定课程的授课范围,这样做既可以预防超纲教学,又能建立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

  2.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度挖掘和知识检索,将知识点相关联的所有相关实验根据相关度进行排序,做到多实验指向一目标,增大课程中实验的可选择度;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检索一些趣味知识进行储备。

  3.根据实验和教学目标预设学生问题范畴,进行预设解答和课堂问题设计,减少课堂中无效问题数量,并增大互动问答环节问题的引导性和针对性。

  4.在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的同时,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具也是很有必要的,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授课任务多,教研时间和准备材料时间紧张。如果有一整套逻辑严谨的教案、内容翔实的教参、有趣并且探究性强教具、精美的教学PPT,那么我想老师在上起课来,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潜能开发,幼儿科学教育课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b3539a613c9b56800b32f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