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激发兴趣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6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激发兴趣的相关文章:所谓“激发”兴趣,是指通过家庭教育工作,使孩子直接产生所需兴趣的过程。“早期诱发”模式中的激发兴趣,强调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激发的方向,一个是激发的方法。激发的方向应...

  所谓“激发”兴趣,是指通过家庭教育工作,使孩子直接产生所需兴趣的过程。“早期诱发”模式中的激发兴趣,强调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激发的方向,一个是激发的方法。

  激发的方向应该是孩子的发展方向,就是我在“早期诱发模式的操作步骤”第三步中所说的“帮助孩子规划发展方向”。因为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等各门学科的内容不同,在激发兴趣时涉及的具体方法就不一样,激发时,不同学科不能一概而论。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你整天给他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并不合适。一个内向、没有乐感的孩子,你非要送他去学钢琴也不合适。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榜样诱导法、攀比诱导法、好奇诱导法和最佳心理状态诱导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榜样诱导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可供他学习的榜样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这个榜样常常是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或革命家,且特别强调这些“大家”对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启发孩子向他们学习。

  少年大学生况阳心目中的偶像是陈景润,而陈景润是受中学时老师在数学课上讲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激励;女少年大学生陈若平、程新的心目中的偶像是居里夫人。这些儿童都把这些大科学家作为自己仿效的榜样、奋斗的目标,从而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加快了自己的发展。

  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个目标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钱学森、华罗庚这些大科学家中的哪一位,而在于家长在家里如何把这些“大家”的事迹引入孩子的视线之内。

  在引入之前,要做好铺垫工作。因为并不是家长拿上一本《居里夫人传》给女儿,女儿就一定会看的。你指令性地要求她看,她肯定不看;或者即使她看了,也心不在焉,没有任何触动,仍旧达不到效果。

  这里的铺垫工作,就是当你确定要向孩子推荐那位“大家”的时候,在推荐之前,在家庭的吃饭、闲聊、逛公园等日常生活中,只要孩子在场,家长就千方百计地引入有关这位“大家”的话题。但是,谈的时候要表现得很随意,故意做出不是说给孩子听的样子。这样做,孩子不会感觉到这是在专门教育他,就在无意中接受了关于这位“大家”的信息。当这种铺垫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会主动询问这个“大家”的情况,或者自己去寻找有关这个“大家”的信息,这个时候火候就可以了,家长不失时机地把这位“大家”的传记图书推荐给孩子。

  这里所说的“铺垫”工作,就是一种“诱发”方法。

  (2) 攀比诱导法

  为孩子寻找一个年龄和学历都相仿的优秀对象,让孩子与之攀比,既类比又对比,以激发学习兴趣。这是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来激发兴趣的方法。

  许多少年大学生都是通过自发同某一优秀人物进行自我攀比,或经家长的有意识的攀比诱导激发起学习激情并获得快速发展的。

  本书在第三章讲到家长自我提高“必须做到的三句话”时曾介绍过的少年大学生施展,1967年生,浙江镇海人。1978年,他11岁读小学五年级时,从报纸上看到关于少年大学生谢彦波的报道,就自我攀比起来。他想,谢彦波11岁,我也11岁;他小学五年级,我也小学五年级;他能上大学,我怎么就不能上大学呢?他通过自学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于是,他决定自学初中数学。结果,半年时间跃过初中,直接升入高中,被镇海一中高中部破格录取,两年后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17岁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读硕士,19岁赴法国留学,28岁成为法国巴黎居里大学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少年班里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家能办到的事,我为什么不行?”

  他们总是与他人攀比,在攀比中不断地追求新的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目标,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激发兴趣,潜能开发,幼儿期知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b3463a92da3cab9900b44a.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