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和绘画丰富4岁以上宝宝古典音乐体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0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用文学和绘画丰富4岁以上宝宝古典音乐体验的相关文章:4岁+:用文学、绘画等丰富宝宝的古典音乐体验有了前阶段的接触,孩子已经能从音乐里听出故事画面和气象万千。音乐体验,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和节奏里,而是在“莫扎特洒下的阴影”里,在&...

  4岁+:用文学、绘画等丰富宝宝的古典音乐体验

  有了前阶段的接触,孩子已经能从音乐里听出故事画面和气象万千。

  音乐体验,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和节奏里,而是在“莫扎特洒下的阴影”里,在“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的诗情中。

  这个阶段可以运用奥尔夫理论,选用集诗、画、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内容,让孩子去聆听、参与、述说和创造,诉诸感性回归本源。

  我们就从古典音乐与文学、古典音乐与绘画、古典音乐中的器乐与人声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跟大一些的小宝贝继续展开古典音乐之旅。

  1

  首先,文学与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与文学一直水乳交融。

  歌德和席勒的诗被贝多芬融入音乐,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和《浮士德》等被众多作曲家演绎出不同风格的乐章。而神话和童话则是孩子们戏剧的开始。音乐故事开始了,空气中充满了金色音符,跳跃闪烁;音乐故事结束了,月光如水,清风拂面。

  ·果妈重点推荐曲目:

  莫扎特《魔笛》

  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天鹅湖》

  拉威尔《鹅妈妈》

  普罗柯菲耶夫《彼得与狼》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等。

  2

  绘画与古典音乐

  大家都知道绘画上有著名的印象派,实际上,在古典音乐流派上,也有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最早来自莫奈的《日出印象》,莫奈用光和影作画。印象派作曲家则是用音符和器乐把诗篇、感觉、画面融合。印象派音乐具有浓厚的色彩感,据说这非常有助于孩子的通感教育。

  ·果妈重点推荐曲目:德彪西,《牧神的午后》。

  《牧神的午后》是一首根据马拉美同名诗集创作的管弦乐。

  乐曲一开始管乐中小精灵长笛悠扬典雅从天而降,法国圆号低沉圆润感情,到最后弦乐加入委婉缥缈,渐弱如梦如幻,听者好似乘着一只云帆飘然而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人马拉美听完此曲后说:

  “这音乐把我诗中的感情吸取出来,赋予它一种比色彩更热情的背景。”

  这样的音乐内容言语是无法表述的,孩子可以自己徜徉其中尽情感受和创作。

  3

  对宝宝的古典音乐启蒙,不要忽视器乐启蒙

  器乐如印象派中描述,古典音乐中不同乐器的质感凸显非常迷人,是可以让孩子热爱乐器的。

  最重要的是,为宝宝以后枯燥的乐器学习埋下伏笔呀!

  比如同样《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结尾,作曲家自己理解和感受不同选用的乐器也截然不同,德彪西用弦乐,勋伯格用小提琴而福莱用的长笛。可以让孩子对比来听,相同故事情节在不同乐器表现下画面和感受是否有些不同呢。

  4

  伴随宝宝认知的发展,尝试人声音乐的逐渐导入

  人声音乐从格里高圣咏到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合唱再到蒙特威尔第、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一路变迁都有着时代的艺术精神本质。

  人声澄净肃穆充满光辉,“Almost Angels”的质感是无法替代的,圣咏的人声澄净肃穆充满光辉,也是与天使般纯洁的孩子最贴近的。

  拉斐尔有一幅著名作品, 《塞西莉亚》(St.Cecilia),充分表现了人声音乐的无上魅力。

  画中站着五位圣徒,他们面前的地上杂乱地放着维奥拉琴,铃鼓,长笛,三角铁和扬琴,只有中间位置上的圣塞西莉亚手中还拿着倒垂的小管风琴。她举目望天,好像凝神倾听着画顶上天使们的合唱,纯净的天使之声使她再也无力、也没有勇气奏乐了。

  而歌剧也并不是“曲高和寡”,它的起源是文人音乐家想在音乐上再造古希腊悲剧,想用“自然的人声”唤起观众更强烈的情感,是以“音乐作为手段的戏剧”。

  歌剧特有的温柔婉转、趣味对话孩子很喜欢听和模仿。大人可做极简单的内容介绍,不用在意歌词的含义,而是愉快地与孩子一起来一场“用音乐对话“的游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儿童音乐,儿童音乐启蒙,儿歌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8fbc7ddbedba487202da9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