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长得常用训练方法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儿童语言长得常用训练方法的相关文章:1引言语言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正常发展语言,使儿童在与人的沟通互动中,使用合适的沟通互动技巧,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语言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能够泛化到其他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在语言康复...
1 引言
语言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正常发展语言,使儿童在与人的沟通互动中,使用合适的沟通互动技巧,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语言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能够泛化到其他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在语言康复中尤为重要。目前,对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的训练方法(the clinician-directed approach)、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child-centered approaches)和综合教学方法(hybridapproaches)。
2 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的训练方法
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的训练方法,也称为练习(drill),是结构化程度最高的干预方法。使用该方法时,语言康复师严格把控训练环境,减少或消除无关的刺激,突出相关的语言刺激,同时提供明确的强化以增加目标语言行为出现的频率,使得干预在改变语言行为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Roth和Worthington对该方法的训练思路进行了很好的阐述,如表1所示。
由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的训练方法延伸出另外两种技巧,分别是游戏化练习(drill play)和建模(modeling)。
2.1 游戏化练习(drillplay)
游戏化练习与传统的练习技巧唯一的不同是增加了激发动机的成分。在干预中,语言康复师不仅在目标回应出现之后对儿童的语言行为加以强化,而且在其被引发之前就给予动机刺激。因此,在训练技巧中存在两个激励事件,一个与最初训练刺激一起呈现(先行激励事件),另一个是目标回应出现之后的强化(结果激励事件)。
2.2 建模(modeling)
建模技巧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引入第三人——示范者进行示范。建模是在高度结构化的形式下,结合恰当的语境,使用强化的手段对儿童进行干预。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求儿童在示范者示范之后立即进行模仿,而要求儿童先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到示范者所呈现的所有刺激之间蕴含的相同语言方法,再要求儿童能够使用这种语言方法。建模一般可应用于固定句式的学习,如被动句、把字句等。
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的训练方法的优点在于语言康复师可以最大化的增加儿童学习新语言行为的机会,增加儿童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更多回应的可能性,为儿童练习新的语言形式或功能提供极好的机会。但该方法的缺点为不够情境化,不能有效地使儿童将这些语言行为纳入结构化干预环境之外的日常交流中。
3 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
在康复训练实践中,很多儿童拒绝语言康复师试图采用的所有方式,使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的训练方法难以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其不足,使语言康复师赢得儿童的信任,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交往关系。
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将儿童放在中心位置,语言康复师安排活动,提供机会让儿童在自然的游戏或者沟通中学会目标语言行为,除了选择儿童会玩的材料外,康复师不直接控制活动的进程。从儿童的角度看,训练“仅仅”是一种游戏。该训练方法的目的并不是试图引出儿童特定的语言结构,而是使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将语言与行动或相应的物品进行匹配,关键在于帮助儿童建立起行动或相应物品与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语言康复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会等待,等待儿童的表现,然后对其表现做出回应。在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中,具体有以下几种技巧。
3.1 自我谈话和平行谈话(self-talkand parallel talk)
自我谈话是指自己对自己大声说话,说出沟通对象或教学对象正在看的物品与事件、正在听的刺激或事件、正在做的事情或是在情境中的感受,让沟通对象可以在即时的沟通情境中获得相对应的语言刺激,藉此抽取出意义,发展语言。语言康复师通过模仿儿童的行为,并匹配相应的语言和行为,向儿童示范如何用语言表达行为。如当儿童正在开玩具汽车,语言康复师可以和儿童做一样的动作,同时,口头描述,“我在开汽车,我在开红色的汽车。你看见我正在开汽车吗?我正在开汽车。我在开红色的汽车。”
自我谈话是在沟通情境中提供口语刺激,让儿童有机会将听到的语言与情境中的意义联结,经过累积多次聆听的经验,自然习得相应的语义、语法和语用。该技巧使用的关键在于和儿童形成共同注意。从而对儿童输入符合其发展水平的语言内容和形式,不刻意要求回应。
平行谈话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康复师为儿童提供自我谈话的示范。语言康复师在平行谈话中,不是谈论自己的行为,而是谈论儿童的行为,描述儿童正在注意的物品与事件或是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儿童为中心,描述其正在做的事情或是注意的事物,让其听到正确的语言输入,向儿童提供一个动态的解说,类似于体育赛事的实时解说。同样以上述的活动为例,语言康复师应根据儿童的动作进行口头描述,“你正在开汽车。你开了一辆汽车。你又开了一辆汽车。哇!你开了两辆汽车。你开了两辆红色的汽车。”平行谈话也可以帮助我们与障碍程度严重、行为异常的儿童建立起沟通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是自闭症儿童,比如给自闭症儿童一辆玩具汽车,他们可能不会去开汽车,而是以非常规的方式,如闻一闻汽车,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玩具汽车的轮胎上,这时语言康复师便可以使用平行谈话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联系,讨论其注意力集中的点,“你看这是轮胎。圆圆的轮胎。轮胎是黑色的。这是黑色的轮胎。汽车有轮胎,有圆圆的轮胎,有黑色的圆圆的轮胎。”
自我谈话和平行谈话适用于缺乏与他人沟通意识的儿童,语言康复师使用自我谈话与平行谈话可以提供儿童最大的机会让其尝试与人沟通,一旦儿童开始建立与人沟通的意识,这时介入其他的训练方法,就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沟通。
3.2 仿说(imitations)
在干预过程中,语言康复师往往要求儿童模仿成人说话,针对缺乏与他人沟通意识的儿童,可以通过模仿儿童的话语与其建立沟通关系。研究表明,当成年人重复正常幼儿说话时,儿童有很大可能模仿,且这种模仿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儿童说得越多,他们越有机会练习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也会获得更多的沟通互动与回馈。这种模仿形式一旦建立,语言康复师就可以使用特定的目标刺激,让儿童在模仿的过程中习得相应的语言形式。
3.3 扩展(expansions)
当儿童所能讲述的话语有限时,扩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介入。当儿童说出某些话语,语言康复师根据其所说的内容、词序再整合,以更精熟、完整的语句形式重述儿童所说的话。比如,当儿童把鞋放在妈妈面前时,儿童会说“妈妈鞋”,此时,语言康复师就可以将儿童的话语进行扩展为“妈妈穿鞋”。扩展的使用可以增加儿童模仿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儿童更好更快地学会语法结构。
3.4 延伸(extensions)
延伸是指对儿童的话语加以释义,即对儿童话语添加一些表示语义关系网络的信息。当儿童能够复述语言康复师所说的完整话语后,语言康复师可顺势再将该话题延伸,说出上下文语意相关的句子,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收相关的语言讯息。以“妈妈穿鞋”为例,语言康复师可以在儿童说出“妈妈穿鞋”后加以评论,“是的,妈妈要穿鞋,因为妈妈要去外面工作了”。
仿说、扩展、延伸这三种方法,减少了儿童处理成人话语中的信息量,通过利用儿童已习得的表达形式和语义,将儿童的语言能力向前推进一小步。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练习,将认知、情感等信息用恰当的语言符号进行表征。同时,这三种行为都增加了儿童模仿语言康复师话语的可能性,提高了儿童与人沟通的频率。更重要的是,语言康复师运用这三种方式对儿童语言的形式重新编码,为儿童提供了更好的语言样本。
3.5 组合与分解(buildupsand breakdowns)
Weir研究了一个正常2岁儿童的睡前独白,她发现,在独白中,儿童常把自己的语言分解成更小的片段,然后再构建成句子。受此启发,她认为语言康复师可以采用组合和分解的技巧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仍以上述“妈妈穿鞋”为例,当儿童说出“妈妈穿鞋”后,语言康复师可以对儿童的语言进行组合和分解,“是的,妈妈穿鞋。鞋。穿鞋。妈妈穿鞋”。
3.6 改编(recastsentences)
改编是指改编句型,但保留儿童话语中的意义,即将孩子的话语扩展成不同的类型或者更为复杂的句子,如把陈述句改编为疑问句、否定句或反问句。比如当儿童说出“妈妈穿鞋”时,语言康复师可以将它改写为疑问句“妈妈要穿鞋吗?”或者是否定句“妈妈不穿鞋”。改编的目标不在于改变儿童当前的语言形式,而只是向儿童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目标形式。需要注意的是,用改编的方式教授儿童目标的语法形式被证实是有效的,但是目标句式要在单位时间内不断的呈现。
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的优点是更容易被儿童接受,语言康复师更能与儿童间建立起沟通关系。同时,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更接近自然的语境,更容易使儿童将目标语言行为用于真正的沟通,并促进儿童自发地使用。对于平均句长低于3个语素的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更为有效。但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缺点是语言康复师对整个活动的控制较差,对其技能要求较高。
4 综合训练法(hybridapproaches)
综合训练法结合了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和以儿童为中心的两类方法的优点,比以语言康复师为主导的训练方法更加自然化,同时比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更加结构化、有序化和可控化,它的主要特征有:①该方法针对的是特定的一个或者一组目标;②语言康复师对训练活动和训练材料进行了控制,但在操作过程中,语言康复师最大程度地诱导儿童自发地使用目标语言行为;③语言康复师使用的语言刺激并不仅为了回应儿童的需要,更主要是为了示范和强化目标语言行为。综合训练法主要包括了4种训练技巧,分别是集中刺激(focused stimulation)、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ing)、自然情景教学(milieu communicationtraining)和脚本治疗( script therapy)。
4.1 集中刺激
集中刺激是在语言康复师精心安排的有意义的沟通情境下,提供大量的语言示范帮助儿童达到训练目标的语言训练方法,其本质是融合。如示范、扩展、改编、组合与分解等多种诱发沟通互动技巧所形成的语言训练技巧。综合而言,集中刺激将训练目标集中在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中,并以不同的回馈方式提供多种重复的目标语言示范,以便儿童通过多次接收,帮助儿童处理及储存语言讯息,并强化语义网络联结。此外,集中刺激也可以在交谈的互动情境中使用,让儿童从自然的人际互动情境中,观察周围事物及他人的示范,习得语言的内容、形式和语用。
4.2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扩展技巧,于集中刺激之后,用来突出目标语言行为。主要步骤是,首先语言康复师精心安排非语言刺激,并针对非语言刺激向儿童提出问题,要求儿童回答。当儿童用零碎的话语进行回答后,语言康复师用儿童提供的语言线索继续提问,要求儿童回答。其次,语言康复师将儿童多次做出的回答进行合并,并将儿童提供的零碎话语扩展成为完整的句子,要求儿童进行模仿。若儿童能够模仿,就给予强化,若儿童不能模仿,就再次重复上述的形式。
4.3 自然情境教学
自然情境教学应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作为激发儿童开启话题的刺激,在与儿童的沟通互动中示范目标语言行为,以促进日常生活中儿童交流能力的提高。自然情境教学主要包括随机教学(incidental teaching method)、要求-示范教学(the mandmodel approach)和延迟回应(time delay)3种教学策略。
4.3.1 随机教学 随机教学是指在自然的情境中,语言康复师把握或创造沟通机会,让其或家长在互动过程中将语言讯息传达给儿童,提供正常的沟通模式,示范给儿童正确的语言运用方式及模仿与内化的机会。在实际执行此教学策略时,语言康复师的介入是随儿童的兴趣与注意焦点转换的,其关键在于语言康复师要等待儿童主动发起口头回应。
4.3.2 要求-示范教学 要求-示范教学策略与随机教学类似,该策略与随机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使用此技巧时语言康复师不需要等待儿童发起主动交流,只需仔细观察儿童,当其似乎对环境的某些方面表现出某种兴趣时,语言康复师就可以“要求”儿童做出请求,例如“告诉我你想要什么”。第二,使用此技巧时语言干预目标可以非常笼统,因而该方法可适合于小组教学,语言康复师可以根据小组中每个儿童现有的能力水平设定不同的语言干预目标,进行分层教学。
4.3.3 延迟回应 延迟回应教学是由Halle等所发展的一种情境教学策略。教学时为了创造机会让语言障碍儿童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语言康复师可安排一些情境让儿童不得不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能获致需求的满足。而在互动的过程中,语言康复师会看着儿童等待其提出要求。根据Olswang等的建议,语言康复师应等待15秒后再做出下个反应。如果儿童并未有任何响应,可给予提示或示范。但如果提示或示范3次之后,儿童仍然无法如预期般反应,则可给予其所需求的事、物,以避免增加其挫折感及降低学习意愿。
4.4 脚本治疗
脚本是个体对不同事件所储存、表征的一种方式。它表征某个空间、时间情境中一串串有前后顺序的行动,这些行动或行为都是围绕一个目标组织在一起的。因此,行动者、动作或行为以及支撑的细节都是在该特定情境中完成目的所需的组成要素。而脚本治疗就是用儿童熟悉的事件或者情境,在儿童熟悉的日常生活活动情境中教导儿童目标沟通行为,减少儿童的语言训练在认知方面的负荷。可选用的脚本如吃饭、看医生、购物等。
综上所述,语言训练方法是一个从高度结构化向自然化过渡的连续体,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方法是最自然的,更接近儿童的“真实生活”,而以语言康复师为导向的训练方法是高度结构化的,综合训练法介于二者之间。在临床的实际训练中,笔者不建议语言康复师仅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对儿童进行干预,而是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将训练目标与训练方法之间实现最佳的匹配,以满足每个特殊儿童语言干预的需要。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潜能开发.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7febee2cc9aa19d209e8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