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再富不能富孩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8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谁说“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相关文章:对于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的调查结论,笔者是持相反态度的。理由有三:其一,有违“常理”。“为子孙造福”,是中华文化中源源流长、代代传承的一种幸福观。在这种深深扎根于民族潜意识中的幸福观作用...

  对于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的调查结论,笔者是持相反态度的。理由有三:

  其一,有违“常理”。“为子孙造福”,是中华文化中源源流长、代代传承的一种幸福观。在这种深深扎根于民族潜意识中的幸福观作用下,不管是那一代上辈人所作的努力、拼搏和奋斗,实际上都是在为子孙后代造财富、谋幸福。既然一代一代的上辈人都是“为子孙造福”,都是为子孙后代创造财富,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理”。因为上辈人所创造的财富总不能自己偷着吃光花尽或带到坟墓里去吧。

  其二,有违“常情”。“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所有为人父母都认可并坚持的一种观点,也是最大的人之常情。笔者虽然没有做过调查,但我敢说,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父母宁愿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多吃苦,这是一种“常情”。既然大多数父母都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情”。

  三有违“常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规律。在这种正常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首先要改善的就是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也是一种正常规律。既然富裕起来的家庭首先要改善的就是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规”。

  其四,有违“常态”。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很“常态”的现象就是孩子生活在家庭生活中,随着家庭的不断富裕,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总是伴随着家庭不断富裕而不断提高的。比如,餐桌上丰盛了,孩子吃得好了;家庭买了新车,孩子会跟父母一起坐车;家庭买了新楼,孩子肯定要告别旧房;家庭有钱了,孩子穿的、用的也相应地会比不富裕家庭的孩子好一些……这种“常态”的现象,实际上是“再富也是富孩子”。既然如此,那么,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显然就有违“常态”。因为富起来的家庭总不能让孩子生活和游离于家庭生活之外。

  综上看来,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结论,无论于情于理、于规于常,都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我们应该像说“再苦不能苦孩子”那样,理直气壮地说“再富也不要怕富孩子”。因为富起来的家庭最终都会落脚到“富孩子”上来的。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会伴随着家庭的富裕而成为“富孩子”,这是不容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说到富起来的家庭如何对“富孩子”实施家教的问题,根据个人的体会,笔者以为,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说到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一个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或出息的大小,与孩子富不富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与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没有责任,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富起来的家庭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培养,既需要父母的言教,更需要父母用自己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为孩子作榜样。有了社会责任感,富起来的孩子就会勇于担当,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努力,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二,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心。谁都喜欢有爱心的孩子,因为这种社会心理,决定了有爱心的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比别人走得更顺、更好、更成功。因此,不要怕孩子富不富,要怕就应该怕孩子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没有爱心、自私自利的孩子既便是不富,他也不会走上人生正道上来的。相反,富起来的孩子有了爱心,却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富有奉献出更多的爱心,从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许。因此,富起来的家庭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的过程,除了言教,比如鼓励孩子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再就是富起来的父母一定要用自己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的爱心行动,却影响孩子。在这方面,比尔?盖茨公开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正是培养孩子爱心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孩子的家教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因此,富起来的家庭父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富起来的孩子从怎样做人上,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上,施加教育和影响。孩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再加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爱心,你就不用怕孩子不能独立、不能吃苦、贪图安逸,富起来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谁说“再富不能富孩子”?,心理健康,儿童健康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7fdbe5b35a3d465306729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