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孩子磨蹭的毛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8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如何解决孩子磨蹭的毛病的相关文章:磨蹭,常常让家长伤透了脑筋。遇到磨蹭的困惑,家长也会四处求助,但许多所谓的方法和招数,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别人家一用就灵的方法,自己运用的时候常常差强人意,甚至完全无效...

  磨蹭,常常让家长伤透了脑筋。遇到磨蹭的困惑,家长也会四处求助,但许多所谓的方法和招数,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别人家一用就灵的方法,自己运用的时候常常差强人意,甚至完全无效。于是,有的家长认为磨蹭是自己孩子的特性,根本没法改变,真的是这样吗?难道上天故意奉送了一个磨蹭的小孩?

  其实,所谓的磨蹭,通常指行动缓慢,故意拖延。那么,我们不妨深究一下,孩子为什么“故意”磨蹭呢?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怎样的呢?

  孩子通过体验认识世界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早晨家长急着让孩子起床洗漱,但孩子却自顾自地玩耍,哪怕是洗手这样简单的事情,也能玩上半天。任家长反复催促,孩子却依然不慌不忙,家长的急吼吼和孩子的慢悠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候家长通常都忍不住要催孩子,催不动的时候,心中就直冒火。

  孩子是故意的吗?其实,孩子最开始这样做,还真不是故意的。这里要说的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对一切驾轻就熟,并按照轻重缓急将事情分类,按部就班地执行。但孩子是用感觉来认识世界的,所以,每一件事情,他都要反复体验,乐此不疲。孩子正是通过体验,内化了对每件事情的感觉。比如,一个婴儿看到的水龙头,仅仅是表面的样子;但三四岁的孩子看到水龙头,就能想象水流出来那种清凉、流畅的感觉,因为他曾经反复体验过那种感觉,这正是体验的价值所在。

  孩子体验的细腻程度,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比如,我们看到洗手这个动作几乎是一样的,但孩子却能感受到每一次洗手微妙的不同,比如水的温度,水流的大小,每次洗手的心情,等等。正因为我们看到的洗手只是洗漱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会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

  也许你会说,那我就让他一直玩下去吗?当然不是,只是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就会在此基础上,寻找双赢的办法。

  比如,看到小孩在玩水,先理解、呼应他的感受:嗯,水流过手指,是冰凉的感觉呢!孩子的这个体验得到了尊重、呼应和共享,此时此刻,孩子不光体验到了洗手的感觉,也体会到了与家长愉快互动的感觉——家长的认可,两种美好的感觉交织在一起,我们可以很顺利地把孩子带入下一个体验:我们洗完脸先去上幼儿园,晚上回来再玩水啊!

  有的家长会说,满足孩子的愿望,很浪费时间,根本来不及。其实,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并给与满足,这个过程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浪费时间。相反,如果我们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阻断了孩子的体验过程,孩子认为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标,就会执着地停留在这件事情中,孩子内心的这种坚持外显出来,就是“磨蹭”,这样反倒更加浪费时间。

  当然,理解这个行为,也许只需要几分钟,但理解孩子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换位思考,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内心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孩子磨蹭,除了因为孩子沉浸在体验之中,往往还与时间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常常对孩子说:“时间很紧张”、“马上要迟到了”,其实孩子内心对时间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我们平时说的“快”与“慢”都是相对的,孩子也未必知道快与慢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所以,当我们催促孩子“抓紧时间”的时候,孩子并不知道怎样才算“抓紧”。那么,我们要给孩子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比如,让孩子学会看钟表,让孩子学会体验时间的长度,另外,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特定时间内自己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

  其实,在磨蹭的问题上,不但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许多家长的时间观念也是模糊的。比如,有的家长在时间紧迫、心情烦乱的时候,就觉得孩子格外磨蹭,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在作怪,放大了孩子的行为问题。另外,孩子的能力随着年龄在不断发展,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能力缺少清晰的觉察,往往将成年人的做事速度稍微降低一点就作为要求孩子的标准,这超越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导致孩子根本无法到达家长的期望。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呢?其实非常简单,家长不妨连续记录孩子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每项任务的时间求取平均数,基本反应了孩子当下的能力水平。这个平均数,可以大致判断出来孩子是否磨蹭,或者磨蹭的程度。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起床、洗漱、吃饭等各项任务的平均数来准确地安排时间,这样就有了一个参照,也不会因为情绪而随意地判断孩子。如果将孩子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连续地记录下来,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

  磨蹭,孩子的“秘密武器”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妈妈要求我做某事的时候,我会故意磨蹭,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心里非常困惑,明知道那个要求很容易,可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拦着我,每当看到妈妈生气的时候,心里反倒有一种很痛快的感觉。后来学了心理学才明白,这种情况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被动攻击”,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处于弱势的一方,无法直接对妈妈的行为表达不满,就通过这种隐性的方式对抗。

  磨蹭,往往是孩子对抗父母的“秘密武器”。孩子一旦磨蹭,家长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催促,而且催促的话语往往千篇一律:快点,要迟到了,别磨蹭了,赶紧的,我说你没听见啊?这都几点了?再不快点我不等你了……

  这些催促,语气直接并且反复使用,透过这些字眼,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满、急躁、埋怨、否定、不耐烦,直接引发了孩子的逆反情绪,因此孩子通过故意拖延的方式对父母进行被动攻击——你越是让我快,我偏慢,看你能怎样?

  更糟糕的是,催促往往把负面感觉和某件具体的事情紧密地粘连起来,最终无法剥离。我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嫌孩子吃饭慢,开始不停地催促,后来则火力全开,各种威逼利诱,吃饭本来是很享受的事情,结果变成了受罪,以至于一提起吃饭,孩子想到的不是美味,而是非常糟糕的感觉。久而久之,吃饭不再和美味相连,而是和这种糟糕的感觉彻底粘连在一起,就算孩子饿了,也会本能地抗拒吃饭。

  反复的催促,不断地引发孩子的被动攻击,亲子双方的冲突也会不断升级,最终会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圈: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家长明知道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但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不催促会更慢,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并非无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催促的频率,等待孩子主动性慢慢显现,在必须催促的时候,则用不带责备的语气表达愿望。这个办法非常有效,同时也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当然,要想降低催促的频率,要尽可能地预留出更多的时间。

  与此同时,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在每件事情上,都强化孩子的美好感觉。比如,一觉醒来的轻松,洗漱之后的洁净与芬芳,吃饭的美味与享受,如果孩子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取的感觉都是愉快的记忆,那么,这种愉快的记忆就成了最好的润滑剂,孩子也不会故意磨蹭。记得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饭,小侄子小侄女跑闹了一天却不肯喝汤,我们没有催促他们,而是将盛汤的过程表演成“下雨”,他们看到滴滴答答的“雨水”,就很愉快地争抢着喝起来。其实汤还是那碗汤,只是将喝汤的过程变得有吸引力。

  一说到孩子的磨蹭,家长经常会寻求具体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常常会“水土不服”,其实,主要是亲子关系的质量不同,导致同样的方法却结果迥异。因此,要彻底解决磨蹭的问题,最终极的办法,就是改善亲子关系的质量。在咨询工作中,常常遇到磨蹭的情况,虽然我也会给出一些具体的策略,但是,通常不会把重点放在如何对付磨蹭上,而是非常关注亲子互动的状况,想方设法改善亲子关系。

  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看上去非常磨蹭,家里人不停滴催促、数落,但没有任何效果。深入分析才发现,家里人不但对孩子做事的速度不满,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不认可孩子,因为生活琐事,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有个细节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妈妈接孩子,电动车中途没电,妈妈先回家,孩子则自己走路回家。回到家以后,孩子满头大汗地坐在了沙发上,于是,姥姥开始数落孩子没有马上洗手不讲卫生,妈妈则催促赶紧洗手吃饭。其实,孩子并非不想洗手,只是走累了想暂时歇一歇,同时,家长忽略了孩子的进步:自己走路回家没有任何抱怨。对孩子来说,自己的进步没有得到认可,却遭到了不断地数落和批评,于是,孩子故意拖延,不肯洗手吃饭,最终导致激烈的冲突。这一件小事,能非常清晰地反应亲子关系相处的状态,我建议这位妈妈与家人协调,不再数落孩子,同时,不断肯定孩子细微的进步,并多陪孩子玩耍。就这样,一个月之后,孩子居然不再磨蹭。这位妈妈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她很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个孩子居然有如此麻利的一面!

  我们常常把磨蹭当成孩子的问题,其实,磨蹭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想方设法改变孩子,而是致力于亲子关系的建设。亲子关系好了,孩子能愉悦地体验,愉悦地沟通,那么,磨蹭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孩子做事磨蹭,做事磨蹭应该怎么办,如何改善做事磨蹭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72b30e130da8972e01881e.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