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小红花,我也是好孩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4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没得小红花,我也是好孩子”的相关文章:女儿上幼儿园了,还经常得小红花,可以看出她很讨人喜欢。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她也总是蹦蹦跳跳的。爸妈看在眼里,自然喜在心上。某一天放学时,女儿失去了往常的兴高采烈,显得很不高兴,只是这并没有引起老爸的重视...

  女儿上幼儿园了,还经常得小红花,可以看出她很讨人喜欢。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她也总是蹦蹦跳跳的。爸妈看在眼里,自然喜在心上。
  某一天放学时,女儿失去了往常的兴高采烈,显得很不高兴,只是这并没有引起老爸的重视。连续几天,老爸终于发现了这一变化。爸爸忙蹲下身子,关切地问:“孩子,怎么啦?”这一说不要紧,女儿几天来的委屈,马上化成了号啕大哭:“我没得小红花!”哭声之痛直引得路人观望。
  老爸这才想起,女儿没得小红花了,的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来近日女儿心绪不佳的根源就在这儿。在自责一番粗心后,老爸给女儿擦了擦眼泪,看着她说:“孩子,得了小红花,你是好孩子,老师、爸爸妈妈喜欢你;没得小红花,你也是好孩子,老师、爸爸妈妈也照样喜欢你!”女儿听了,马上擦了把眼泪,满意地说:“没得小红花,我也是好孩子!”然后蹦蹦跳跳找小朋友玩去了。
  以后的日子里,别的小朋友得了小红花,而自己没有的事,女儿也常遇到。只是,此时的她已经变得比较大度:“没得小红花,我也是好孩子!”脸上的那份坦然和自信,让老爸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思考。
  想起来,现在教育孩子最时髦的,莫过于“赏识”,专家旁征博引,家长著书立说,教师介绍经验,均离不开一个“夸”字。在我的心目中,也似乎只有表扬才能增进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所以,每当女儿得了小红花,我总是有些夸张地表扬她:“女儿得了小红花,真棒!”久而久之,在她的心目中,恐怕就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只有得小红花,才能让爸妈满意,爸妈才喜欢自己。得不到小红花,就不是好孩子,爸妈就不喜欢自己了!本想要及时“表扬”女儿,没想到却差点误导了她。老爸吓出了一身冷汗。
  “没得小红花,我也是好孩子!”女儿心态的变化,启发我思考怎样才算“好孩子”。我们喜欢女儿,是因为“她是我们的女儿”,与得不得小红花没关系。
  后来,我们搬了家,女儿又转入了新的幼儿园。不论到哪儿,她适应得都比较快。曾经有个同事这么逗女儿:“你是谁家的孩子,真调皮。”她马上反驳道:“我是好孩子,你说错了。”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相信她不会如此自信。对孩子来说,安全感是成长所最需要,而父母对他们的“无条件信任”则是最温暖、最安全的。通过“小红花事件”,我的“无条件的积极接纳”,就把这个感觉传递给了女儿。这种感觉使她心态稳定,很认可自己的价值,碰到麻烦点的事儿也不害怕,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也比较容易。
  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其实他们的表现已经“很优秀”了,可是他们却并不感到自信,有的甚至深陷自卑和焦虑之中不能自拔。研究之后会发现,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父母或老师所给予他们的,是“有条件的关注”——“你只有得小红花、考第一,我们才爱你,喜欢你。”这样的“爱”是很苛刻的。经过多年的环境“熏陶”,他们已经将这些观念内化为固定的“模式”——只有得了小红花,或者学习比别人好,才能得到他人的
  肯定和接纳。别人的要求他们看得很重,唯独自己本身该如何,却很少想到。
  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价值,有没有得到外在的肯定,不是成长的唯一载体。人活着本身就具有的非凡的价值,没有必要赋予超乎它的意义。每一个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应该得到无条件的尊重和关注。这极大的改变了我的教育观。无论学生对自身表现满意还是不满意,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都给予鼓励的目光。我想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的心理支持系统,因为学习好、成就高并不是获得他人认可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应该以最真实、最放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没得小红花,我也是好孩子”,家庭教育,学龄期知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584b778322e7f9d10a15a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