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架,大人需要“插手”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孩子吵架,大人需要“插手”吗?的相关文章:孩子吵架很常见,当孩子间发生争辩、争吵时,我们作为大人是坐视不管,还是忙不迭地把孩子隔开?既然孩子自己一般是不会把吵架当成影响团结的大事的,那么作为父母,又该如何做出合适的反应,才能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吵...
孩子吵架很常见,当孩子间发生争辩、争吵时, 我们作为大人是坐视不管,还是忙不迭地把孩子隔开?既然孩子自己一般是不会把吵架当成影响团结的大事的,那么作为父母,又该如何做出合适的反应,才能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吵架行为。
⊙案例分享:吵架有时也温馨
一天,在小区里,两个小男孩因为要坐到花坛边上而吵了起来。稍大一点儿的孩子有4岁了,有点儿仗着个子大欺负人的意思,那个小点儿的孩子也执拗得很,偏偏坐在那里不动!
大孩子身体靠上去,想把小孩子从花坛上挤下来,可是小孩子一点儿都不示弱,双手死死拽住花坛边上的栏杆,就不让他坐。
这时,大孩子的妈妈有些过意不去了,要上前制止儿子。可是另一位妈妈拉住了她的手,这位妈妈不觉得自己的小孩子被欺负了,觉得这样的争执很有趣,看得很开心。
我也觉得很有趣,两个孩子像打拉锯战一样,你挤我不让地争执。最后,有人喊大孩子去看小老鼠,大孩子忙不迭地跑了,小孩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也跑去玩别的了。
几分钟后,我看到大孩子和小孩子又玩到了一起,小孩子甚至喊着"哥哥"、"哥哥" 的,画面还挺温馨呢!
⊙吵架,是成长的方式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可以说,这是人一生都要发展的内容。
1.吵架促进语言发展
社会化过程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与人交往。有人说,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决定着他的人生,而交往的基础就是语言的发展。我们知道,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表达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时他们的人际关系敏感期到来了。如果一天见不到小朋友,孩子会觉得孤单。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教育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进入小伙伴的群体,或者总是处于被人欺负的窝囊地位,那么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就会较差。
这是因为,孩子在讲道理、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大脑需要不断地思考"说什么" "怎么说"。为了抢占先机,孩子在快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思考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同步得到提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
2.吵架可以提升沟通能力
6岁前的孩子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往往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这种情况下,几个孩子在一起,必然发生争执。当孩子间发生争辩、争吵时,成人不必惊慌,更不要忙不迭地把孩子隔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相互间的语言表达、还击,达到交流和协调双方关系的目的。让孩子在争论中习得与小伙伴平等相处、在集体中满足自己需要的方法,从而克服"自我中心" 化,真正学会维护自己和接纳别人。
⊙2点注意,处理好孩子吵架行为
孩子吵架是常见的,那是孩子之间寻找和谐相处的方法,习得适应社会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只要没有安全问题,父母没有必要太在意。只要大人不参与进去,孩子自己一般是不会把吵架当成影响团结的大事的。即便这样,以下几点还是要注意的。
1.不要太计较"挨打"
有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几乎每天回家,身上都带着彩,一看就知道挨欺负了。一次两次妈妈都没在意,次数多了,妈妈担心这个孩子太懦弱,将来长大了受欺负。于是,她在家里教孩子再挨打的时候,他应该怎么还击。这个孩子起初不敢打别人,妈妈便开导孩子:"我们不可以欺负别人,但是别人欺负我们时,要保护自己。你可以尽量躲开,也可以与人理论、告诉老师, 甚至还手抵抗。否则, 你会受伤、会痛,妈妈也会难过!"后来,这个孩子真的敢打别人了。可再后来,这个孩子打人上瘾了,经常把别的孩子打出彩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孩子吵架,大人需要“插手”吗?,早教育儿精选,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3224578641e992f20aee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