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脾气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发了脾气之后家长更应该怎样做)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4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长发脾气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发了脾气之后家长更应该怎样做)的相关文章:家长发脾气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发了脾气之后家长更应该怎样做)家长使用语言暴力的时候,除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望,也一定希望能够制止孩子的问题行为。但真有这样的效果吗?今天来分析一下发脾气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影...

家长发脾气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发了脾气之后家长更应该怎样做)

家长使用语言暴力的时候,除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望,也一定希望能够制止孩子的问题行为。但真有这样的效果吗?今天来分析一下发脾气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亲子交流中的语言暴力

这里的语言暴力指通过大喊大叫、严厉的责骂训斥、羞辱或讽刺的语言给孩子们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和不适,以此来达到矫正孩子问题行为的目的。前段时间看到某个视频,爸爸在辅导三年级孩子做数学题,只见爸爸边拍桌子边大喊大叫,指着孩子的脑袋,说“怎么这么笨”“我们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东西”“傻啊你”等等。这些都是语言暴力。

大喊大叫、厉声训斥这两种行为被称为语言暴力,这很容易理解。此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隐性的语言暴力,比如家长以讽刺的口吻调侃和贬低孩子:“马上就要考试了,你还不紧不慢的,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啊!”又或者说:“瞧,咱家的天才这次又考了XX分。”家长的这些语言已经不是善意的调侃了,它们其实是语言暴力。

总之,以语言的方式给孩子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和不适的,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都属于语言暴力的范畴。

频繁的语言暴力诱发孩子问题行为

语言暴力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或许不曾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连孩子都觉得不过是被父母说几句、骂几句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但研究证明:

  • 频繁的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程度相当于体罚
  • 良好的亲子关系无法缓解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

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ing-Te Wang和他的团队,以严格的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的方式,对967个家庭的13-14岁青少年及家庭进行了跟踪研究。该研究团队选择七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参与的原则,对学生、家长做了第一次调查。一年后孩子们升入八年级,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抑郁症状、问题行为、语言暴力和亲子关系的自我评价等。

研究发现,这些家庭中近一半以上,经常使用严厉的责骂和训斥等方式,但这对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没有帮助。实际上,孩子经历了严厉的责骂、训斥或羞辱以后,更倾向于表现出问题行为或者产生抑郁等症状,即便平时家长和孩子间有着良好而温暖的亲子关系。换句话说,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无法抵消严厉的训斥和责骂带来的负面影响。

1、语言暴力与问题行为发生频率有因果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在13岁时(七年级)所经历的频繁的语言暴力,与他们14岁时(八年级)问题行为发生频率的上升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父母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表现出的反感,会刺激青少年以更多的问题行为来回应。当成人向孩子大喊大叫、厉声训斥或说出侮辱性语言的时候,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于体罚。面对严厉的惩罚和责骂,孩子们的大脑暂时处于“战斗、逃跑或僵持”的状态,大脑问题解决的高级功能被屏蔽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从错误的经历中学习。这样一来,父母觉得自己的管教没起作用,又会加大斥责的力度,升级惩罚的方式。于是,孩子的问题行为也相应地升级,并招来父母更多的语言暴力,从而形成双向影响的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行为模式,最终很可能在孩子的行为中固定下来,导致孩子在青春期后期表现出严重的问题行为或最后发展出抑郁、自暴自弃等问题。

2、良好的亲子关系无法抵消语言暴力的负面影响

另一个约定俗成的看法是,如果亲子关系在平时非常融洽,那么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面对严厉的呵斥,孩子也会理解家长的苦心。他会认为父母不是不爱他,只是要求严格一些而已,这和亲子关系紧张的那些情况不一样。然而,Wang博士的研究结果,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语言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即使温暖的亲子关系也没法缓解。

问卷中,关于亲子关系的问题被设计为,学生对下列表述给出从1到5的评级,如“我父母的确很关心我”“当我有麻烦的时候我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我信任我的父母”等等。分数越高表明亲子关系越融洽。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母亲和父亲的得分分别为4.38和4.33;在疏离的亲子关系中,母亲和父亲的得分为3.56和3.31。在这两个组别中,处于类似的语言暴力频率的情况下,孩子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提升的倾向、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倾向是相当的。因而团队得出结论,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对语言暴力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起到缓解作用。

青少年早期问题行为的显著诱因

Wang博士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证实了语言暴力对阻止问题行为没有帮助,另一位研究者Patterson博士的开创性研究,则解释了上述结论发生的内在机制。他通过长期近距离观察家庭中的亲子互动方式,提出了强制理论,即强制性的家庭教育方式、频繁使用的严厉的斥责、喊叫或者羞辱性的语言,是青少年早期问题行为的显著诱因。

家长通过严厉的责骂或侮辱性的语言,期望通过制造孩子情感上的痛苦或不适感,来达到纠正行为的作用(这个逻辑和体罚如出一辙。体罚是通过制造身体上的不适感来达到纠正行为的作用,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了体罚的危害和适得其反的效果)。长期跟踪研究的结果证明,通过给孩子们制造情感上的痛苦,并不能有效制止问题行为;相反,强制和羞辱带给孩子情绪上不愉快的体验,增加了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并引发孩子的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等其他问题。

面对父母的语言暴力,青少年会觉得自己被拒绝,被父母讨厌,感受不到爱。这些感觉,对青少年时期形成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总体看法,都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他们非但没有改正自己的问题行为,反而对父母越来越抵触,缺乏信任感,这也激发了更高一级的问题行为;或者他们会因此形成非常负面的自我认知、缺乏自尊、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最终发展为抑郁、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改变从现在开始

在此次接受调查的家庭中,95%以上的家长都曾有过使用语言暴力的情况。每个家长都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而发火的时候,家长也不必为自己曾经发过脾气而过分自责。上述结论所强调的是频繁发生的语言暴力提升了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而不是强调一种必然结果,以引起父母的恐慌。当语言暴力变成亲子交流的一种固定模式,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情绪,还会阻碍其大脑高级功能的发展。但家长不必对研究结论过分解读,偶尔的语言暴力并不一定会导致孩子的问题行为。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发火之后与孩子的和解非常重要。和解可以消除语言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增进亲子关系。这个研究对家长的价值是,意识到传统的训斥方式有害无益,并仔细审视自己的亲子交流模式中是否存在频繁的语言暴力,这是一起踏上改变之旅的第一步。

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个要求孩子改变的过程,而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改变和成长的过程。不论什么风格的亲子关系,只要父母意识到了,想要改变,现在就是最佳时刻。从现在开始行动,从来都不晚,改变的机会随处可见。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谈过“提及性对话”策略,“忽视负面行为”策略等等,都是家长改变日常亲子交流模式的有效工具。

改变是个长期的过程,每一个正在尝试共同改变的家庭,都值得为自己的勇气鼓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长发脾气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发了脾气之后家长更应该怎样做)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2a30cf7fb53781700208bb.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