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了,家长如何是好?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孩子抑郁了,家长如何是好?的相关文章:现如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凸显了,与成年人陷入抑郁类似,大部分青少年抑郁,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信号:轻者感到闷闷不乐,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想哭,压抑;重者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常诉说...
现如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凸显了,与成年人陷入抑郁类似,大部分青少年抑郁,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信号:轻者感到闷闷不乐,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想哭,压抑;
重者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等。如果家长持续听到孩子这样的表述,并观察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迅速变化,就要引起重视:这可能不仅仅是孩子“闹闹情绪”,而是需要及时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
01.青少年抑郁有哪些表现?
部分青少年由于情感表达相对欠缺,可能会用身体上的不适、不当的行为来表述情绪上的状态:抱怨疼痛,比如一上学就头痛、胃痛或疲劳;
成绩突然下滑;
健忘,难以集中精力或难以做决定;
出现暴饮暴食或者吃不下饭,从而导致体重快速减少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
逃学、网瘾、打架等叛逆行为;
远离朋友、宅在屋内回避正常社交等等。
这些青少年的身体或不当行为状态,在很多家长、老师严重,很容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但对于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来说,这些恰恰是青少年抑郁情绪或疾病的表现,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支持。否则,青少年抑郁这样的情绪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干预,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为情绪障碍,从而导致学习上失去动力,人际交往压力逐渐增加甚至被孤立,情绪经常容易失控,从而厌弃自己,甚至是采取极端行为。
02.青少年抑郁离不家长的参与
如果家长或者了解到的孩子出现了以上情绪问题,家长可以如何帮助Ta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指责。不指责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家长自身。任何一个个体心理或情绪问题的发生,一定是多方因素共同结合导致的。这时候情绪化的指责,其实就是在回避,并且传递出一种“我不接受”的信息,这不会对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带来任何有益的帮助。
其次,尽量与孩子平等交流或观察,了解其抑郁持续时间及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且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休息时,就需要尽快带Ta去医院进行诊断。这时家长们可能会担心,一旦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甚至需要吃药,会不会对Ta不好?而事实恰好相反:就如身体生病需要看医生、进行诊断对症下药一样,一个人心理生病了,也需要及时的诊断和对症治疗。
青少年抑郁如果治疗及时,通过药物,情绪能逐渐恢复到较为平稳的状态,对接下来的生活、学习都将是最有利的。如果家长与孩子亲子关系处于糟糕状态、孩子不愿交流怎么办?那这可能恰好说明:亲子关系、家庭问题正是该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来源之一。这时家长不必急于靠近孩子,而是在接下来的时间让孩子逐渐了解到:不管以前发生了什么,此时及以后,父母想要给Ta支持。等到孩子逐渐愿意家长靠近,再了解其抑郁状态严重程度,根据情况提供支持。
03.青少年抑郁,不单是孩子需要面对的问题
那么,当孩子开始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后,是不是意味着家长的工作就到此结束了呢?并非如此。无论是精神科门诊、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咨询,都绝对取代不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与青少年的专业咨询工作中,我都会根据青少年抑郁问题背后的动因,将家长以各种形式纳入咨询中,结成共同支持孩子的系统:
如果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和家庭问题密切相关,比如养育分歧、夫妻关系问题等,那我会建议家长定期进入家庭咨询中。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其中都能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和试着解决问题,家庭产生改变的动力,获得养育方面的指导等。
从而青少年得以收回放在家庭的能量,全力投入到自我的生活与学习中、专注地发展自我。
如果青少年抑郁引发了家庭成员的焦虑、且反过来影响到了自身。那我会建议该家庭成员也需要支持,比如分担养育压力和情绪,或是进入到个体咨询中、处理情绪等问题,以降低孩子现已不小的压力。
如果青少年抑郁有明显的触发事件引起,同时亲子关系也一直较好,并未有特别的家庭问题。那么,作为咨询师,就叮当在有需要的时候,提前与孩子商量并得到认可,定期与家长进行工作。这个时候,我一方面会寻求了解来访者早期成长经历或重要事件,从而逐渐找到该触发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另一方面,也会倾听家长的反馈、达成一致,更清晰咨询工作开展的方向。很多青少年来访者都曾与我反馈,当家长进入到家庭咨询、或者家长也在接受咨询时,Ta感受到了更深的支持和鼓舞。
因为这让Ta觉得:原来抑郁,并不是我一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在青少年的内心,家长的尝试改变和发展,也将成为TA成长路上的榜样和力量来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孩子抑郁了,家长如何是好?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06973d5c9568412a0526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