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怎样的爸爸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91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孩子需要怎样的爸爸的相关文章:教育——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常,在家长们看来,似乎他们也在进行教育,正如他们自己爱说的那样,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给他穿衣、穿鞋、喂饭、买给他各种玩具、疼...

  教育——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常,在家长们看来,似乎他们也在进行教育,正如他们自己爱说的那样,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给他穿衣、穿鞋、喂饭、买给他各种玩具、疼爱他,当然,在孩子犯有过失时就处罚他,给予谆谆的教导。真正的教育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为基础的,只有在教育者能引起儿童对自己、对自己的教导和榜样产生好感的情况下,才能有这种真正的教育可言。如果儿童与他们的父母之间没有内在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呢?可以说,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有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教育的幻觉。
  尊敬的家长们,尤其是爸爸们!如果我说,嗜酒如命的爸爸、烟瘾十足的父亲不可能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教育者,也许会使你们感到惊讶,但是,难道这是应该引起你们惊讶的么?如果除了烟酒嗜好之外,你们还有一颗溺爱自己的心爱孩子的善良的心,常常带着他到各处游逛,给他好吃、好玩的东西,并且,你们的儿女把你们认做是自己做人的榜样,那他用不到多少努力,就能把你们的善良连同你们的烟酒嗜好游手好闲一股脑儿学到家的。要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主要的不是用说教、善良的教导和赏赐,而是要用值得孩子效法的种种榜样去教育他。我知道,在很多家庭里,儿童越来越感到缺乏父爱,缺乏与父亲在精神上的交往。爸爸忙于工作,回家很晚。孩子在家里盼望着他的回来,“爸爸快要回来了!”等着等着,他就睡着了,因此没有等到爸爸。如果每周、每月、每年都这样地过去,就会出现一种反常的现象:虽然全家人住在同一套住房里,生活在一起,但父亲与子女彼此都不很了解,做爸爸的甚至连孩子长高了都觉察不到。
  这种状况好不好?不好,简直糟极了!其所以很糟,这是因为在父亲儿子(女儿)之间萌生真正的、诚挚的友谊的时机错过了。也就是说,父亲能够作为贴心人、年长的朋友和导师而进入自己子女的生活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
  要使自己成为子女的贴心人,仅仅凭自己是他们的生身之父这一点是不够的。他们--爸爸、妈妈和子女——要像朋友一样在一起生活。
  岁月无情,没有这种共同生活的基础,父亲对自己子女的这种有良好效果的教育影响力变弱了。随着子女长大成人,父亲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紧张起来,或者变成仅仅在表面上保持彬彬有礼。
  我们常常抱怨学校里男教师太少、教师集体女性化,并意识到,这给青年人性格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很多家庭里也有这种情况,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成了只有妈妈、奶奶、姑姑们关心的事,如果还有爷爷关心,那就算够好的了。
  在这被女性的关怀所包围的环境里,潜藏着对儿童的教育的危险性,虽然很难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危险,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在教育女性化的环境里,这种危险不可能被消除,因为只有在父亲和母亲确立对子女的要求方面两位一体的整体性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的、完全合格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整体性被破坏,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也就不复存在。
  爸爸在家里不是如同田园中吓走鸟雀的稻草人,他不是可以被用来吓唬孩子的那种力量。爸爸应该是家庭的骄傲和享有极高威信的人他用自己的劳动给家庭生活以无私的贡献,他也有权利和义务向自己的子女提出要求:他们怎样用自己的优良品德、有教养和勤奋学习来给他的劳动增添力量,他们怎样去维护家庭的优良传统。“要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么?”妈妈可能会以这样的口吻责问犯有过失的儿子,而儿子可能会说:“妈,别告诉爸爸,今后我再也不敢了!”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两位一体的整体性,父母与子女之间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其实质就体现在下述两句话的含义中的是维持子女对严厉的父亲的恐惧,还是把子女作为对他们负有全部道德义务的人加以关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孩子需要怎样的爸爸,学龄前早教,儿童早教知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6c7e30f171249a22809c1e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