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之十三马太效应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7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素质教育之十三马太效应的相关文章:昨天有位家长来咨询:在我们这里进行培训的孩子,是不是有的经常有表现的机会,而有的没有,是不是老师在教育和培训中有意地进行区分?我给这位家长做了解释,在我们这里,不会直接区分孩子的能力,给能力好的多的机...

  昨天有位家长来咨询:在我们这里进行培训的孩子,是不是有的经常有表现的机会,而有的没有,是不是老师在教育和培训中有意地进行区分?我给这位家长做了解释,在我们这里,不会直接区分孩子的能力,给能力好的多的机会,给能力不够好的少的机会,机会均等,但我们会根据每个孩子所处的能力阶段而给予相应的能力培养。把能力相对弱的,给他设定一个比他能力稍高的任务,让孩子不但通过努力享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激励孩子更快的成长。
  这个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个名词“马太效应”《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由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教育里也很常见,家长也同时会有相应的担心,可以这样解释,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得到的荣誉也就越多,参与的活动与比赛也就多,展示的机会多了,信心就强,成绩和能力提高的就快。相反的,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得到老师关注少,参与各种活动和比赛的机会少,各种展示的机会少,相应的获奖的机率就少,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的链条。在马太效应的的环境里,孩子是弱者,被动的,这也就是很多家长到学校里给老师送礼的原因,甚至老师提出一些过份的要求也会答应下来给予帮助,只是为了让老师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马太效应在我这里不起作用。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培训目标不同,每一个孩子在这里进行的培训是提高孩子自身的潜力。而不是为了拿到什么奖励。实际上在我们这里对一个孩子的关注与培养最大的障碍不在我们给不给孩子机会,而是家长给不给孩子机会。
  前天进行选拔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表现,同时,家长也有表现,在家长填回的调查表里,有的乱填,有的不填,实际上我们更关注的家长是否具备一定能力的教育思想。做素质教育工作很累,一个25个人的孩子的班,对于每个孩子都要分析孩子的各种性格特质,思维习惯,分配不同的学习与实践任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都可以表现好的原因,也是让家长都吃惊的原因。我们在这里更需要家长提供教育辅助。比如,每次活动我们分给孩子任务以后,告诉孩子要与家长互动,家长要帮孩子在家进行基本的演练,这一方面提高了孩子的能力,也为家长创造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回到我们这里,再进行单次活动的强化演练。可是有的家长,在孩子来我这里快一年了,竞然没有主动和孩子沟通一次,也没有和我们沟通一次,我们每次发的联络信,家长也不回复,那么我想说,当别的孩子取得进步和成绩的时候,那些不配合的家长,你就要承受这种孤独。到底是家长不自觉的掉进了马太陷阱还是孩子呢?
  在这里,我想对每一个家长说,不论您的孩子是不是具备某种能力,而是你给不给他获得能力机会。家长要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还要有平常心,掌握好的方法,同时我想对每位家长说,获奖只是对孩子过去的一定肯定,并不表明他的未来不具备某种能力,所以,无论老师是否给你的孩子的机会,当然我们都会同时给机会,请家长们珍惜机会。您的目标不要搞错,你是培养一个有爱心,有能力,全面发展的孩子,孩子的成绩老师需要,孩子不需要,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成长!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素质教育之十三马太效应,学龄前早教,儿童早教知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65a759dbd034f0b5d06365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