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教案文库(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PPT)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5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亲子沟通教案文库(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PPT)的相关文章: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神奇的游戏一个平常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和一个调皮的孩子一起做了调皮的事,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谈话,调皮的孩子觉得没什么,但学习好的孩子受不了,结果发生了悲剧。这是只关注了学习能...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神奇的游戏

一个平常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和一个调皮的孩子一起做了调皮的事,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谈话,调皮的孩子觉得没什么,但学习好的孩子受不了,结果发生了悲剧。

这是只关注了学习能力,但是缺乏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

社会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教会孩子去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方法简称“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叫作“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

在一个最简单的场景里,比如说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家长应该怎么做?

  • 第一种方法,家长说:“小孩儿的事,不要管了。”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不吃亏的时候,就放任不管。
  • 第二种方法,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还给人家,一、二、三……”这个叫“控制型”的方法。
  • 第三种方法,家长说:“别抢了,别抢了。走,再给你买一个。”这叫“贿赂型”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其实都不对。

  • 第四种方法就是家长学会培养他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神奇的词语理解游戏

  • 首先帮助孩子玩字词游戏。

在孩子一两岁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教他玩字词游戏,让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词。比如:是,不是;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

这些词的特点是给了孩子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孩子知道:

这些事可以这样,说不定也可以那样;如果换成那个样子会怎么样;这是一部分问题,那么其他的问题是什么。这能帮助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能帮助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

我跟嘟嘟互动的过程中,就会用到这样的方法,他现在就特别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连词。

有一次,我们在院子里坐着,一个蚊子咬了他,起了一个包。

我说:“哎呀,嘟嘟怎么被咬了这么大一个包?”

嘟嘟说:“其实,被蚊子咬个包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我说:“为什么呢?”

嘟嘟说:“因为咬的时候,是挺痒的,但你挠一挠呢,还挺舒服。”

一句话里,他用了多个连词。

当他善于使用这些连词的时候,他面对生活的选择空间就很大了。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要多用这些词和孩子对话,他自然会模仿你。

  • 其次,帮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有人拿了一些图,图上有很多表情,有的是哭,有的是笑,有的是愤怒,让学校里的孩子来识别这些图上的表情。“学校小霸王”大部分都分辨不清这些图画上的表情,他们会把一个看起来很生气的人视为正常。他分不清这个人的表情是什么,因为他从小就经常被人忽略感受。

一个人经常被别人忽略感受,就会容易倾向于忽略别人的感受。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第一反应是说:“不要哭。”孩子越哭,父母越生气,最后导致孩子真的不哭了,但是他学会了忽略别人的感受

我们如何帮助孩子?

  • 第一个方法是通过看图游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孩子在看图和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要与孩子互动。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玩看图游戏。一起看图上的人,问问孩子这是什么表情。看动画片的时候,问问他,这个角色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感受。家长要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词: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我们中文的词更丰富,比如寂寞、空虚等表达复杂感受的词,都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地体会,最终学会它们。

  • 第二个办法是在生活中观察。

看到小朋友生气、难过,这时候你要问孩子:“朵朵刚才跟她妈妈吵架了,她妈妈现在是什么心情?朵朵现在是什么心情?”这就是在帮他去识别他人的感受。看到他人开心或争论时,和孩子聊一下,都可以加强孩子理解情绪的能力。

  • 第三个办法是讨论感受。需要提醒的是,当家长在跟孩子讨论感受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多地评判。

例如,家长在跟孩子谈话,孩子说:“这个事儿我真的特别生气。”家长说:“这件事其实你不应该生气。”这不是在讨论感受,而是一张口就开始评判,孩子连跟家长讨论的兴趣都没有了。他会觉得这样的聊天压力很大,因为家长总说自己不对。

一个智慧的家长,应该懂得跟孩子讨论感受。爸爸说:“你现在是什么感觉?”孩子说:“我很生气。”爸爸接下来说:“为什么生气?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生气了?”这叫作“讨论感受”。而不是简单地说:“你不应该生气。”这是在评判对方,认为对方不对。

我们还要继续升级,去帮助孩子学会更多的词语。比如:合适,不合适;公平,不公平;如果,那么;可能,也许;为什么,因为

这些词都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出路。有的家长甚至把这些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冰箱上,因为这些词对于孩子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书里有一个精彩的场景——妈妈教大家玩“为什么”的游戏。妈妈不论说什么,孩子们都会问为什么。一轮游戏玩完以后,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接下来,角色互换,让孩子们找答案、找原因。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去理解和解释,也能让孩子们学会尝试着去解释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在家里为了培养嘟嘟的创新能力,也会玩一些文字游戏。我说:“来,嘟嘟,咱们俩玩个游戏。我说一个东西,你说一个东西。咱俩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东西。”

嘟嘟乐此不疲,他说“汽车”,我说“棉花”。然后创造一个新东西,比如“拿棉花做成汽车的形状,做一个冰激凌小屋”,或者“在汽车里放很多棉花,冬天开车的时候就可以不开空调了”。

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不断地互动,用游戏的方式帮孩子学会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教孩子学习更复杂的词的时候,我们需要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在这本书里,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游戏,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去玩,效果越好

你要相信一件事,就是只要你给孩子一点点机会,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就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们学得太快了,甚至他们会整天拉着你玩这个游戏。

你千万不要担心,如果起了一个头,孩子不玩怎么办,除非你之前已经把他伤害得太厉害了。你应该会特别认真地来做这件事。

辅助孩子而不是替代

我们之前设计的一个场景,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该怎么处理。普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

妈妈说:“你要把这个玩具跟妹妹分享。”

哥哥说:“我不,这是我的玩具,我不愿意跟她分享。”

妈妈就对妹妹说:“要不然,你别要了,我再给你买一个吧。”

妹妹说:“不行,我就要这个。”

两个孩子都不愿意妥协,妈妈便对哥哥说:“你要学会分享,知道吗?你和妹妹分享,你们俩分享才好玩,不分享怎么好玩呢?赶紧分享,一块儿玩。”

哥哥说:“就不!”

妈妈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赶紧分享,我数三下,一、二、三,你和她分享……”

妈妈从哥哥手里把玩具拽过来给了妹妹,哥哥“哇”的一声哭了。

这个方法让哥哥学会什么叫“分享”了吗?他说:“哼,分享!我知道了,分享就是把我的东西夺走了给别人。我讨厌分享!”

他学会分享了,但是他讨厌分享。这种原始的办法,是父母在替孩子解决问题。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总在替孩子解决问题,而这时候孩子压根儿学不会,那么I can problem solve.(我可以解决问题。)

ICPS的方法会怎么做?

  • 第一步,要问大家:“发生什么事了?”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哥哥说:“她要我的玩具,我不想给她。”

妹妹说:“我想要他的玩具,我特别想玩。”

  • 第二步,问双方的感受如何:“那你们俩现在有什么感受?”

哥哥说:“我不高兴。”

妹妹说:“我也不高兴。”

现在,两个人都不高兴了。

  • 第三步,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咱们今天在一块儿玩,是为了高兴,对吧?为了能开开心心地在一块玩,谁有办法让大家高兴起来?”

家长要随时随地调动孩子去玩游戏,要知道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玩游戏。这句话就等于说“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今天下午看谁能够让大家开心”,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因为游戏来了!

  • 第四步,当双方提出了想法后,说:“我帮你们写下来。”

家长认真一点儿,拿张纸,帮两个孩子记一下。两个人都说完了,还可以问问有没有别的方法。如果一招试了不管用,还可以继续讨论。比如,再试着画一条线,左边是哥哥的方法,右边是妹妹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探讨,这就是在帮他们练习解决问题。

哥哥说:“我可以给她玩,但条件是她不能带走。”

妹妹说:“我不带走,我还可以把我的这个小玩具给你玩。”

试试看,这时候,妈妈问:“现在,你们俩感受怎么样,开心了吗?”

两个孩子回答:“我挺开心的。”

“我也挺开心的。”

  • 最后一步就是帮孩子体会

“孩子们,知道你们刚刚这个行为叫什么吗?你们刚刚这个行为就叫作‘分享’。”

孩子这才真正学会了什么叫“分享”,因为那是他们做到的,而且他们感受到了分享以后所带来的快乐。

ICPS的方法,就是要通过辅导的方法,而不是告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讲领导力常用两种模块:

一种是指令的方法,直接让别人去做什么;

另一种是辅导的方法,就是要问对方“你的目标是什么”“现状怎么样”“你打算怎么做”“有哪些方法”“结果会怎么样”。

对待大人的这种辅导方法,和对待孩子的ICPS方法,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这样的方法会在每一次处理问题之后,孩子都会拥有成就感。他会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件事。比如,今天学会了分享,今天学会了原谅,今天学会了鼓励和号召……

家长帮助孩子学会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角色扮演,玩偶,找办法游戏

  • 第一个是角色扮演。

白天发生了一件事,大家很不愉快。爸爸妈妈不要难过,毕竟孩子就是孩子,我们不能指望他每次都处理得很好。

晚上爸爸和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

爸爸说:“咱们现在把白天你和麦克打架的那件事再演一遍,好吗?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你演麦克,我演你,或者你挑一个角色。来,咱们来做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不断地帮助孩子尝试新的方法,让孩子看到,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很多家长都不会跟孩子玩,要么陪孩子看电视,要么读书、讲故事。

家长应该和孩子玩起来,比如玩演话剧,两个人直接表演,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他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编剧,还能够有益于亲子关系。

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评判孩子,不要过多地说这样做对或者不对,让孩子把心中所想呈现出来就好。这是我们可以立刻去做的事情。

  • 第二个是玩偶游戏。

因为孩子们对玩偶是很感兴趣的,家里可以买两个玩偶,通过作为第三方的玩偶来对话,尝试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现在,我们的规矩是我说什么,你都说为什么。”

  • 第三个是找办法游戏。

一件事发生了,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就一起玩一个找办法游戏,多个孩子也可以一起玩。想出一个办法就记录一个,几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开始竞争。

当孩子们不断地涌现出很多想法的时候,就是他们在尝试着多样化地解决问题。

要强调的一点是,当家长特别认真地拿纸、拿笔写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爸妈对自己的事情非常认真,他也会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我在家里和嘟嘟玩,拿一张纸开始记东西时,他都特别认真,每次都趴过来看看我写得对不对。

用纸记录是有仪式感的,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三个方法都能够训练孩子去做ICPS,训练孩子去做I can problem solve。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觉得孩子提出的方法太鲁莽、太简单、太粗暴、会造成伤害等,这时候,你就要教会孩子考虑后果。有两个办法:

  • 第一是用“之前”“之后”来造句

比如:在你动手打麦克之前,是怎样的状态;你动手打了麦克之后,是怎样的状况。

  • 第二是用故事接龙的方法。

比如,你说:“今天上午上课的时候,你和麦克开始打闹,然后麦克很生气,追着你在教室里打。这时候,他把你打疼了,你也很生气。接下来轮到你了,该你说了。”

孩子接着说:“我就踢了他一脚,我拿铅笔盒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然后……”

后面的故事可能会编得很离谱,可能孩子编得让你哈哈大笑,可能会编得连龙都出来了,这都没关系。因为你是在用这种方法,不断地帮助孩子考虑“接下来如何”“后来怎么样了”。

当一个孩子学会去考虑后来的事时,他自身的责任感就出现了。

有一次,我在一个旅游景点看到两个小男孩玩得很开心。这时候,他妈妈喊:“过来照相!”两个小男孩说:“我们可以跟你照相,但是照完相之后,要让我们玩iPad。”妈妈听后很生气地说:“不要你们照相了,也不让你玩iPad。”小男孩们说:“不照就不照。”然后就走掉了。双方不欢而散。连照个相这种事,都被孩子拿来要挟,孩子的主动性就已经被破坏掉了。

我想让嘟嘟自己意识到,整天玩游戏是一件挺危险的事,就要帮他去设想后果。

我说:“嘟嘟,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担心你玩游戏这件事吗?”

他自己想了一下,说:“眼睛会坏。”

我说:“你希望自己上小学就戴个眼镜吗?”

他说:“我不喜欢,我不戴眼镜。”

我接着说:“这是其中一个后果。除了这个之外,你觉得一个人整天玩游戏,还会有什么后果吗?”

他说:“还容易学习成绩很差。”

我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后果,你想不想知道爸爸担心的后果是什么?”

我在调动他思考,让他参与进来讨论。他说:“我想知道。”

我说:“爸爸担心的是怕你成瘾。一个人一旦玩一个东西玩成瘾了,就很难自我控制。那时候,他没有自控力了,整个人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他会被游戏控制,而不是他自己能做什么事。”

聊过之后,他玩手机,就充分考虑眼睛、学习、自控力的问题。

有一天,一个阿姨不让他玩游戏,嘟嘟还说:“我是有自控力的,放心吧。”玩了一会儿,他自己就把手机交回来了。

让孩子自己去了解一件事的后果如何,他会调动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父母应该更多地去信任孩子,而不是不断地去评判、管束、批评。在他表现好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足够的奖励,不要给物质的奖励,那会让孩子变得被动,贿赂的方法只会跟孩子形成交换的关系。

他表现得好时,你可以说:“你今天表现得好,因为你表现出了男子汉的气概。”“因为你表现出了坚持。”“因为你表现出了认真。”这时候,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坚持做这件正确的事。

让孩子认识到做对了一件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是ICPS的核心。

呵护孩子的自立能力

孩子与孩子之间有问题的时候,有三个原则特别重要。

1.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

父母搞清了孩子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后,千万不要试图把孩子拉到自己的价值观的层面上,这是因为:首先,你的价值观未必就是对的;其次,强加的效果一定会很糟糕。

不评判的谈话是高难度的谈话,我在跟同事、陌生人谈话的时候,尽量做到不评判、倾听、多了解,而我跟我老婆说话的时候,经常就会评判。

我忍不住就会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试试那样做……”

当评判加入进去的时候,对方的反弹情绪立刻就起来了,结果会变成争执。我们应该对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心,去了解他,让他用“因为……所以……之前……之后……”这些词来讲述整件事情,分享他内心的感受,会更利于增强亲子关系。

2.要让孩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永远有层出不穷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对孩子放手,让他去学会解决问题,他才能够很快地学会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樊登读书的会长中有一位很棒的爸爸。他的女儿今年14岁,一个人背着包去美国留学。走之前,小姑娘告诉爸妈不用送,她自己去就行了。她为长期的留学准备好大包小包,就上路了,飞了27个小时。

到了美国以后,美国当地不允许1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旅行,她没有相关的证明,起初遇到了麻烦。小姑娘开始和美国人沟通,说自己独自来美国是为了留学,希望自己能够锻炼一下,所以说服父母,独自出发……

结果,她不但被放行,航空公司的机长还邀请小姑娘参观驾驶舱,大家一起拍照留念。美国人对待单独上路的孩子特别友好。现在,小姑娘在美国已经好好地开始读书了。

她的自立能力如此之强。我在和她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她的爸妈经常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孩子,孩子身上有特别多的责任感。他们对孩子表现好的地方,毫不吝啬地肯定和表扬,那种认同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夫妻之间的互动也如此,妻子在讲到丈夫的时候,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丈夫的崇拜和喜爱。家庭成员间的互动非常健康。

3.思考的过程是重点,而不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才是重点。

很多父母不愿意尝试让孩子自主地解决问题,原因是怕做错了,造成伤害,得罪别人。要知道,不必担心每一件事,因为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孩子人生的结果——让孩子的人生收获什么,他有没有得到成长。所以,关注点不应是每一件事解决之后的具体结果,而是教会孩子解决事情的过程,才是我们运用ICPS的核心所在。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其实并不复杂,但是你会发现,难点在于让父母学会抽出身来,父母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主角,而是让孩子成为主角。

我在生活中见过很多人都已经工作很多年了,到现在还是每天跟父母不停地吵架。因为父母不停地干涉他的生活,他的人生几乎都是被父母包办的。当孩子丧失了自己对人生的主宰权,也不认为自己对人生有掌控力或者责任感时,他就变得特别被动,任何一份工作都不会做得特别出色。

希望我们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后,开始慢慢地改变。让孩子自己去做主,让孩子自己来学会解决问题。我们给他更多的提问,给他更多的支持,帮助他学会各种各样的词语,帮助他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感。利用书里的各种小游戏来改变家庭,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地改变,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亲子沟通教案文库(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PPT)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62ef5c092e3f5ced50aea6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