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害了她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3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溺爱害了她的相关文章:溺爱是“独生子女时代”常见的一种教养现象,其典型表现是喜欢包办代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得替孩子成长,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或者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相信每一个这样做的家长,都心...

溺爱是“独生子女时代”常见的一种教养现象,其典型表现是喜欢包办代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得替孩子成长,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或者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相信每一个这样做的家长,都心怀帮孩子健康发展的美好期待,而且都在以“爱”的名义履行着帮孩子成长的责任。然而,事实会不会如他们所愿呢?其实很难,这是因为,溺爱之下,孩子其实很难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更难以正常的节奏向前成长。

一、溺爱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展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就是俗话说的对“我是谁”的认知。只有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一个人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两到三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这也是他们第一个探索自我的高峰期,用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先生的话说,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我探索,那么他就会形成他自己的感觉、能力与思想,而这一切最终融合到一起让他知道“我是谁”,从而建构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

然而,武志红先生同时在剖析溺爱的心理真相时一针见血的指出,溺爱型的父母其实是在无视孩子的真实需要和感受,而是把自己“爱”的需要投射到孩子身上,并以为那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经常这样做的父母,只会导致孩子眼中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是从自己身上寻找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当然也就无从顺利地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二、溺爱剥夺了独立动手的机会,不利于形成自我价值感
两到三岁的孩子,正处于独立意识很强的时期,喜欢自己动手做事:看到妈妈在盆里洗衣服,他们渴望去尝试一把;看到爸爸在剥豆子,他们也想插手帮忙;尽管把饭粒撒的到处都是,他们还是喜欢自己往嘴巴里捣鼓米饭的感觉……而且,当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去做这一切的时候,体验的不仅仅是被信赖的感觉,还有变革环境的成就感以及对自身力量的积极体验。
然而,当溺爱型的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太吃力、做的太慢或会把事情搞糟而不自觉地包办代替时,孩子很有可能会将其归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产生深深的自卑,而且,失去动手机会还会令他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影响各项技能的发展,而一个各项技能难以得到正常发展的孩子,是难以体验到自己的力量的,这对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来说,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妨碍因素。而一个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甚至会厌倦生活,瞧不起自己,导致破罐子破摔不负责的行为。

三、溺爱容易让孩子养成“自我中心”思维,不利于为入园做准备
两到三岁的孩子,虽然尚未到交往敏感期,但也一般面临着即将入园的社会要求,如何帮助这一时期的孩子做好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和集体生活准备,是父母难以回避的一个教养任务。
如果家长惯用溺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我独尊的习惯,则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获得这样一种意识: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是一个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我转,我的意志就是他们行为的指南,想要什么,就应该有什么,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
这种“自我中心”思维一旦形成,孩子在面临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和集体生活情景时,就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适应障碍,因为在集体生活中,老师往往需要面对多个孩子,不可能像家长一样给他焦点一样的关注,原来的任性习惯再也难有人买账,这种“失落”之下,即使孩子能够重新调适自己,也势必经历很长的阵痛过程,如果不能调适自己,则很难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更难顺利启动同伴交往,不利于从正常的同伴交往中获益。

结论:溺爱让孩子的成长环境失真,不利于正常的社会化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的社会属性,每个孩子出生之后,都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把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如此才能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这也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时期,对孩子的社会化其关键影响作用的是家庭。对于尚未入园的两只三岁孩子而言,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更是社会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这一时期,如果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是正常的,教养方式是科学的,则孩子的早期社会化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如果家长选择了溺爱的教养方式,一直让孩子处在特殊关照之下,也许孩子可以成长的衣食无忧,身体健康也许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就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而言,却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正常的社会化,需要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温柔富贵乡”,则他们的生存环境就不自然了,也很难接触正常的社会规范,不利于培养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摆正孩子的位置,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放手让他在独立的探索中发展自己的感觉与能力,经历应该经历的成长痛,遭遇正常的成长挫折;有适合他年龄的家庭义务,就放手让她承担;不合理的要求坦然拒绝,即使要求是合理的,也不过分满足,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让孩子有机会经历正常家庭成员的困顿与惊喜。这样,孩子走出家门后,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才不至于有太大的落差。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溺爱害了她,家庭教育,幼儿期知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60b5df4c09074b4d80f6fd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