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具有一双客观又独特的眼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长应具有一双客观又独特的眼的相关文章:您了解您的孩子吗?他喜欢什么?怕什么?擅长什么?缺乏什么?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自有一分了解。其实,了解孩子是最容易的事,却也最困难。容易的是,父母与孩...
您了解您的孩子吗?他喜欢什么?怕什么?擅长什么?缺乏什么?
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自有一分了解。其实,了解孩子是最容易的事,却也最困难。容易的是,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有充分的机会去接触、认识;困难的是父母常会带着自己的情绪与期待去看孩子,往往因而看不真切。
有一位母亲抱怨她3岁的女儿,成天缠着她,她不堪其扰。在为期一星期的观察与记录之后,发现小女孩,“单独游玩”的时间其实高达95%,而只有5%的时间在“纠缠母亲。母亲这才发觉,原来是因为自己忙于家务和过于盼望女儿独立的心情,夸大了女儿的纠缠与打扰。
像这样由于自己的主观,父母会很容易高估或低估了孩子,有时候甚至误解了孩子。被高估的孩子常常因为承受过度的压力而过得十分“辛苦”;被低估的孩子则倾向于低估自己,不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多被误解的孩子更是常受冤枉的一个(例如:一个被父母视为不听话,捣蛋鬼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好奇、好动,伸手碰一下东西也会招来责骂)。
为了避免主观,父母就得学习擦亮“客观”的眼;为了擦亮客观的眼,父母就得要走出既有的成见,并且要注意下面几件事:
一、听听别人怎么说亲友、师长对孩子的描述,如果与自己原先的看法不同,也不妨不予置评,姑且听听,默存在心中,作为参考。千万不要一听就信,譬如:听到才艺班老师一句“这孩子天分不错”就雀跃不已,期待孩子有特殊表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一、摆脱先入为主的认定千万要避免习惯性地给每一个孩子戴一顶帽子,特别是像:“这孩子就是不爱念书”,“一点办法也没有”、“老大从小就乖,老二皮死了”,“一个好动,一个好静”等,这种说法不但过分简化了孩子的特性,还容易强化了孩子的这些特性,使他真的朝那个特性走去。
三、具体地观察、记录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现这是最客观的方法。育一位母亲为两个儿子成天吵架烦恼不已,经过一周的观察记录后,她发现兄弟俩并非每日争吵,不过一周三四次而已,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
父母光有一双“客观的眼”还不够,还要有一双“独特的眼”,即:把孩子视为独一无二且经常在改变的个体。
为什么要有一双独特的眼呢?我们知道,客观的角度难免会含有比较的成分。比较是不能免的,但是人是复杂的,所能比较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就算使用科学化的测验,结果也不见得可以全盘接受,如果父母拥有一对独特的眼,便能看得见一个孩子的整体,配合孩子的情感、乐趣、气质、速度等多方面的特性,整体的了解孩子。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个真正了解孩子,具有“独特的跟”的母亲不会逢人就称说自己的儿子智商有多高,在孩子身上加上一块标示牌。
每个孩子都是世间唯一的珍宝,是遗传、排行、智力、外貌等等太多的因素互相凝聚成的一点。只有用独特的眼才能看出一个孩子的现况。至于未来呢?还有赖父母像看顾幼苗一般地小心呵护,用心灌溉;然后才能拭目以待啊!
当然我们无法要求社会也用独特的眼来看我们的孩子,例如通考是一场斩钉截铁的竞争;师长为了维持秩序、评鉴高下,也不得不用客观的评分来区分等级。
满怀慈爱的父母们,从现在开始,请您在注视子女成长,的漫长岁月中,尝试着用兼具“客观”与“独特”的眼去注视和了解您的孩子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长应具有一双客观又独特的眼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60a0d294548810aff0c3f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