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带穷人孩子的启示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在美国带穷人孩子的启示的相关文章:在美国学习家庭教育时,有一门必修课是“实地研究”(fieldstudy)。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两人一组,通过州政府联系一个贫困家庭,在周末为这个家庭提供“帮扶&rdq...
在美国学习家庭教育时,有一门必修课是“实地研究”(fieldstudy)。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两人一组,通过州政府联系一个贫困家庭,在周末为这个家庭提供“帮扶”服务。我们联系“帮扶”的对象Maggie是一个白人单亲母亲。她独自带着5个孩子,住在Lincoln市南郊贫民窟一所拖车房中,其中最小的孩子Jason还不到4岁。按约定,我们第一次开车来到南郊,总算找到了Maggie的家。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雨花透过破旧的窗户飘进了拖车,陈旧的地板上四处是孩子们要换洗的衣服和散落的碎土豆片。Maggie几乎不带表情地把Jason拉过来交给我们。Jason几天前就开始期盼着有人来接他出去玩。Jason的哥哥姐姐羡慕地看着小弟弟跟我们上了车。一路上,Jason好奇地看着车窗外漂移的景色。我们问他,以前常出来玩吗?他低声告诉我们说:“很少”。Jason的话很简短,很少用完整的句子,与同龄孩子的语言能力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此后6个多月,每到周末,我们带他看公园里绽放的花朵、麦田里起落的灰鹤、湖边畅游的野鸭……每一次来接他,我们会问他上周看到了什么,今天想要去哪里,回到家有没有和哥哥姐姐分享……过了几周,我们明显感觉到Jason的话多了很多,句子表达也较完整了。Maggie以后每次把Jason带出来交给我们,脸上也开始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一年多之后,Maggie一家由于付不起房租和水电费,搬迁到了别的州,我们才与Jason失去了联系。但期间与Jason一家的接触,还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自由表达Maggie一家是典型的美国贫困家庭,Maggie独力支撑着一个家,回到家很少说话,Jason经常被冷落,在家里更没有说话的机会,他平时跟母亲、哥哥姐姐们的交流,基本上使用“是”或者“不是”就足够了,话多了,换来的通常是母亲或哥哥姐姐的责骂。当一个孩子缺乏表达的机会时,就逐渐失去了表达的欲望。我们带孩子到户外去,让Jason放松了心情,鼓励孩子尽情描述所见所闻,孩子表达的欲望也很快被激发出来。让孩子“愿意说”,这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为表达提供素材孩子平时的观察和体验,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营养素。在户外,孩子不仅可以观察到许多生动、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有了更多共同的话题。Maggie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带孩子到户外玩。我们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只有坐在课桌边上拿着笔、捧着书才是学习,所以总是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无意识中将孩子“禁锢”在房间里。其实,带孩子到户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激发思维的灵感,让孩子“有话可说”。如果长期孩子缺乏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实际接触,思维就如同“无源之水”,对学习反而有害无益。
给予孩子引导当教育者对孩子有所要求时,孩子在户外的观察就更加具体,更有目的。我们每次在送Jason回家的路上,都会问他今天看到了什么,每周都会问他上次看到了什么?这些询问的目的,是让他在观察时更有目的,观察之后能简单梳理所见所闻,甚至提出自己的观感,畅所欲言。
我们能给予孩子最慷慨的礼物,不是用金钱买来的物品,而是让孩子得到的经验和与孩子分享的快乐。每周抽一些时间带孩子到户外去,得到快乐的不仅是孩子,孩子的快乐也不仅是一时,因为,那会转换成孩子永久的财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美国穷人孩子启示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556c9e30cbaf9678009f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