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4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相关文章: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有一段时间,最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搞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家庭幸福,孩子幸福。那为什...

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有一段时间,最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搞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家庭幸福,孩子幸福。

那为什么又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呢?

因为家庭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会遇到两类问题:

1.怎么追求幸福,这是发展的问题;

2.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怎么办,例如,孩子不会写作业,厌学,沉溺于游戏怎么办?

所以,家庭教育指导师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有两个方向:

一是指导家庭更好的成长;

二是帮助家庭解决问题。

从我接触的家庭来看,找到我的更多的是第二类,就是家庭遇到问题了,家长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我就从第二个问题说起,再回到第一个问题。

说第二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夫,叫做扁鹊,因为中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做《扁鹊见蔡桓公》。

其实关于扁雀还有另外一个非常有哲理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魏文王突然问扁鹊一个问题,他说:”扁鹊你们家总共有兄弟三个人,你们三个人的医术都很棒,那么到底哪一位医术不平才是最高的呢?“

扁鹊回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排名第二,而我则是最差的。“

魏文王非常疑惑,他又问道:”那为什么医术最差的你却如此出名呢?“

扁鹊又回答说:”大哥主要是在病人的病情发作之前对她们进行治疗,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是不知道他可以提前铲除病因,因此大哥的名气根本没有办法让很多人知道。而二哥治病主要是在病人刚刚发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仅仅可以治那些很轻的小病,因此他的名气也不是很大。而我跟他们两个不同,我治病主要是在人们病情都极其严重的时候,很多人都可以看见我的经脉上放血,穿针在皮肤上,做很多大的手术,所以大家都认为我的医术最为高明,所以名气很大。“

为什么要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呢?

这与我接触到的案例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通常,家长几乎都是对孩子束手无策之后的地步,才开始学习,才会去寻求帮助,而找到我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几乎是最复杂也是最棘手的,例如,孩子沉溺于游戏,厌学,缀学,逃学,早恋,离家出走等等问题。

而大部分家长在寻求帮助的时候,通常都会这样问,我家孩子天天玩手机,不爱学习,怎么才能让他不玩手机,爱上学习。

如果问题能够通过孩子不玩手机就爱上学习得到解决,那么,家长就不会觉得是问题,因为家长有很多方法让孩子不玩手机,例如,不给孩子买手机不就行了吗?

所以,解决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不是让孩子不玩手机那么简单,而是要从家长自身入手,成长自己,修复与孩子的关系,再到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心,获得幸福感这样一步一步的来完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孩子是家庭里的一员,他成长在家庭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孩子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是先天性的,就一定是环境出现了问题,如果您的孩子先天没有问题,那么,就要在环境中找问题。

就好像种下的一颗树,除非营养不足或是被害虫侵蚀等等环境带来的问题,他一定会自然生长,对不对?

而孩子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家长来营造的,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应该从孩子身上找,而是应该从家长身上找。

但是,家长很难看见,所以,依然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要求孩子改变,而不愿意自己改变,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家长看到孩子出现问题之后,愿意花很多钱为孩子寻找心理医生,而很少愿意花钱为自己请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

所以,这是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行来的困境,当然,也是我的困境。

好,话题拉回来,这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有什么关系呢?

从解决问题方面来看,我希望能成为扁鹊大哥那样的老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和家长一起学习成长,为此,我在花友群里耐心的回答大家家庭教育的问题,预防出现青春期复杂的问题。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应该用来厌学,沉溺于游戏,而应该用来创造,寻找自我。

但是,我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预防或是解决问题的,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发展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

常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家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才能不让他玩手机呀?

我会反问,如果孩子不玩手机,他可以干什么?

家长往往回答,学习呀,初三,高三学习多紧张呀。

对,没错,但是,一个人能天天学习吗,他能受得了吗?换句话,如果孩子一天到晚学习,你能不担心吗?孩子会不会太累,会不会压力太大,你是不是又该着急了?

所以,除了学习,孩子还能干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了,你就没有办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因为一天24小时,他总要干一些事,对不对?

所以,这就要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发展方面的问题了。

前面我们讲过,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呢?

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里作者泰勒·本·沙哈尔给幸福下了一个定义,他说:

幸福就是快乐与意义结合。

具体来说,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通过做这件事情能够让周围的人也获得快乐。

那怎么才能实现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也很难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

但是,我们知道,很多事物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那对于这方面我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以做的是帮助家长看见孩子,告诉家长如何带着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更好的服务社会,获得价值,最后收获幸福,也就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这里要注意的是看见而不是看到。

那什么是看见呢?

这里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在《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这本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一岁左右就失明的盲人,在50多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脑神经外科医生,也就是本书的作者。

这位医生给他检查之后,发现他的眼睛事实上各方面都挺好,就是有一个小问题导致失明,用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就能够让他再看见。

手术很成功,这位盲人果然复明了,但是后续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能”看到“,但却无法”看见“

为什么呢?

因为外部世界的各种色彩都能进入到他的眼睛里,但是他却无法辨认出任何东西。

我们要知道,正常人看世界,实际上看的是进入眼中的各种光线、色彩,然后再由我们的大脑把这些光线和色彩等等进行整合,区分出前景和背景,于是,我们就能辨认出来外部世界的和种东西,这就算我们能够”看见“了。

但是,对这位复有的人来说,进到他眼睛里的,只是混杂在一起各种杂乱无章的色彩而已,他是无法从里面感到任何的秩序、任何意义的,他的大脑不知道该如何整理这些涌入眼中的色彩,于是,他就只能”看到“,却无法”看见。

曾经有人把他领到一个车床前面,告诉他这是一个车床,有什么用,说了半天,他瞪大眼睛,表示啥也看不见。直到他闭着眼睛,上前把整个车床摸了一遍,再退后回来,说,“嗯,这回我能看见车床了。”

因为他摸了一遍之后,脑子里就已经把各种触觉整合出一个完整的形状了,通过大脑预设的信息,终于知道这是一个车床了,于是就“看见”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其实是想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受到我们大脑里预设的信息影响的,如果父母不学习,那么就会受到生物本能的影响,把孩子一些正常的行为当做错误的行为,把孩子正常的需求看作是不听话。

例如,1岁多的孩子特别喜欢扔勺子,如果是本能,我们就会认为,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太难带,于是,就给孩子扣到了不听话的帽子,而这个不听话就会成为我们大脑里认识孩子的一种预设,于是,以后,我们再看孩子的一些行为就会不自觉的往不听话上面靠,于是,在这种互动中,孩子就真的不听话了,最后,就变成如何教育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一个问题。

而如果这时,有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家长,这是因为孩子空间秩序敏感期,他在用扔勺子这样一种方式在探索空间,帮助家长看见孩子背后的真实需求,那么,家长是不是就不会认为孩子有问题,反面认为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呢?

而到了青春期,家长最大的困扰就是孩子叛逆,于是,就想着和孩子斗志斗勇,让孩子听自己的,如果这时有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家长,青春期的孩子从发展的意义上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做为父母应该把孩子当做成人对待,不要再控制孩子,而是把决定权还给孩子,那么矛盾就会少很多,并且,如果家长给到孩子支持,孩子就会放心的去探索,最后,一定会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当我们用发展,用成长的眼睛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的时候,其实我们会发现孩子他是多么的努力想要成为爸爸妈妈心里的好孩子。

但是,前提是父母要有一双发展的眼睛,而想要拥有这样一双眼睛,需要父母自身的成长,也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帮助。

而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想要帮助家庭获得成长是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的知识,并且还要立足这个家庭本身的一些情况给到一些方法,所以,是比较复杂的,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要求也比较高。

这也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之难的原因。

并且可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所以,在花友群,我会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以及专业的与孩子有关的知识,让大家互相探讨,互相成长。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队的力量永远是大于个人的力量的。

而于我来说,我更喜欢做一个指导家庭发展,追求幸福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不过,现状是大多数人喜欢为问题买单,却很少有人喜欢为幸福埋单。

但是,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人们会愿意为幸福埋单的。

以上是我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一些思考,欢迎探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123b2167bafe2e640842fb.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