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知 经常玩手机竟对宝宝这么大伤害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4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长必知 经常玩手机竟对宝宝这么大伤害的相关文章:前几天,4岁的男孩波波由爸爸妈妈和奶奶带到了医院儿科门诊求医。家长告诉医生,波波几乎不开口说话,到现在也只能叫一声“妈”,连“爸爸”都不会叫,更别说其他词句了。在对波波进行了各个部位检查,并检验了智力...

  前几天,4岁的男孩波波由爸爸妈妈和奶奶带到了医院儿科门诊求医。家长告诉医生,波波几乎不开口说话,到现在也只能叫一声“妈”,连“爸爸”都不会叫,更别说其他词句了。

  在对波波进行了各个部位检查,并检验了智力、听力等指标后,排除了其他所有可能导致无法开口说话的因素后,医生判断,波波是缺乏语言刺激而导致的语言发育障碍。就在一大家人正愁眉不展的时候;医生的一句话惊醒了所有人!

  “你们是不是手机玩得太凶了,平时都不怎么跟娃娃对话?”医生的此话一问出,波波的父母都羞红了脸,尴尬地低下了头。“又是一对玩手机时间比看孩子时间还多的小夫妻”,医生心中暗自叹气。她只得向波波的家长一遍又一遍地重申:“回到家就把手机关了,啥都别玩,就陪着孩子玩,多跟孩子说话,教他念念唐诗……”

  有一种趋势:不会讲话的孩子越来越多,上文提到的医生就是华西附二院的钱幼琼医师,随着坐诊的时间越来越长,她注意到一个严重的趋势:越来越多孩子不会说话,而其原因不是听力或智力异常,而是家长沉迷手机,疏于与孩子的交流。孩子长期与人缺乏沟通,由此引发语言系统的发育障碍。最近,这种现象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在飙升。钱幼琼医生一天的门诊中,就能遇到三四个这种不会开口讲话的孩子。

  “我估计这种情况还要继续增加”,钱幼琼称,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迅速进步,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度更高了,停留在手机上的时间也更多了。这样发展下去,疏于对幼儿有效陪伴的家长会更多,门诊中出现这类患者的比例也会更高。

  【医生能治病救人,你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人】

  关于陪伴很多家长会有各种各样的误解,比如有的人说我除了上班就是回家陪孩子,这还不算有质量的陪伴?还有的家长说我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花孩子身上了,这还不够?何为有质量的陪伴,我们接着往下看:

  【看管陪同≠陪伴】

  有时间陪伴子女,但缺乏有效沟通,是当下最普遍的一种精神上的失陪。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会把陪同视为陪伴。因此,他们可能会一边带孩子散步,一边刷手机上的财经新闻。面对孩子的互动需求,总是表现得十分敷衍,有时甚至会言语粗暴地让孩子一边儿玩去。

  【命令说教≠陪伴】

  胡先生,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女儿。虽然工作繁忙,但是胡先生对于女儿的教育却颇为用心。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固定的日程表。每天下班后,虽然胡先生很累,但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孩子白天的任务完成了没有。由于女儿总是偷工减料,胡先生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苦口婆心,跟女儿讲各种大小道理。

  一味的说教,真的有效?在小科看来,这种用命令说教代替亲子陪伴的做法,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孩子会把父母的话当做“耳边风”,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进步越少,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物质满足≠陪伴】

  用物质满足来代替亲子陪伴,也是当下城市家庭的一种常态。不少父母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殊不知,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带给孩子的心理给养,要比进口的奶粉和品牌服饰重要N倍。因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有力量,而且可以让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梦想也更富于激情。

  【用爱陪伴孩子,你也可以做到】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安全、放松和亲密的陪伴氛围。这种陪伴本身,应该拒绝说教和敷衍,而且要有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最好要做到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关注孩子。

  其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所需要的心理给养是不一样的。

  一岁之前,除了亲密陪伴,还可以做抚触、共浴等。1-3岁,可以向外拓展,多带孩子去做运动或者做体验、探索性活动,以促进孩子的肢体、感官发育。3岁左右的孩子,要注意帮助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多尊重孩子的意愿。

  【挖掘亲子间的共同爱好】

  对于原本亲子时间就不多的家长而言,想要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爱的最好方法,就是亲子间挖掘共同爱好。读书、画画、外出玩耍都可以,俩人间约定好固定的时间或是一周几次的频率,让孩子在和你一起享受共同爱好的时候,沐浴在浓浓的爱之海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长必知经常玩手机竟对宝宝这么大伤害,家庭教育,幼儿期知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50fa3d922236a5608012e10.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