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如何给孩子选择美术兴趣班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9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教您如何给孩子选择美术兴趣班的相关文章:作者简介:卢萃,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多年生活在北京,目前迁居广州。卢老师一直从事儿童美术课程授课、研发工作,并为300余名儿童美术教师进行过专业培训。卢老师主张在保持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

  作者简介:卢萃,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多年生活在北京,目前迁居广州。卢老师一直从事儿童美术课程授课、研发工作,并为300余名儿童美术教师进行过专业培训。卢老师主张在保持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式的美术教学。通过美术创作,从认知和思维方式的角度提升孩子综合能力,再进一步提高美术水平。

  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教育一直作为课外兴趣而存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一些提倡素质教育的家长认识到了美术的重要性,但在为孩子报名学习时,也不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美术”,应该如何进行美术学习。

  误区 | 以“像”为好

  美术学习最大的误区是以“像”为好。的确有很多优秀的写实艺术作品存在,但这只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不是艺术的全部。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标准来评判事物,所以,很多人会把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做对照,认为和现实生活不一致的地方就是错误的。这正说明了这部分人缺乏艺术眼界,审美十分具有局限性。

  与以“像”为好相伴的,是追求画面的工整性和用线的准确性。孩子的绘画水平与其年龄相关,随着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提高,即使没有经过任何美术学习的孩子,绘画的内容表现和工整程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的能力发展是前提,能力自然发展到这一步,教育才有促进作用。美术教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违背儿童生长规律提出的教学要求,无异于揠苗助长。

  由这些错误观念衍生出来的“简笔画教学”、“临摹式教学”现在还被很多家长认为是正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简笔画的简洁不是错,错在用成人固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孩子;临摹式教学也错不在临摹。临摹,是绘画基础学习的一个途径,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专业方向制定临摹课程,不能把临摹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针对学龄前儿童。

  误区 | 美术课=手工课

  还有一些美术课叫手工课或者材料课更贴切,这类课程侧重材料的多样与新颖程度,十分受孩子的欢迎,也的确对孩子有益。但缺少美学规律展现的课程不应叫做美术课。美术课程应该使孩子能够接触到多种美学规律、扩展专业眼界,这才能达到美术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一类课程会对孩子进行单纯的知识性的灌输。能背诵出三原色、对比色、邻近色这些专业词汇,能认出多少世界名画,这些都无助于审美素养的提高。

  专业素养高的老师,无论使用什么材料、使用多少材料,都能让孩子得到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反之,使用再好的教具,对孩子来说,都只是一节普通的手工课。

  误区 | 美术是一门轻松的学科

  美术是一门动脑重于动手的学科。美术作品从开始到创作完成,需要大量思考、需要专注与坚持,是人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全局控制能力、审美等综合素养共同作用的过程。美术创作带动的这一系列的活动,正是学习能力的养成过程,是走出舒适区、突破自己的过程。美术不是调剂繁重课业的轻松学科,“快乐学习”不会存在于任何一门学科。

  误区 | 儿童绘画即完全自由的表达

  绘画是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儿童绘画具有自发性,他们在创作时,既是探索未知也是展现自我。通过绘画作品,儿童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极具内容冲击力和视觉效果的作品,这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提倡儿童绘画自由表达的人,也是出于对这种表现人类本真艺术作品的尊重。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强,他们想表现的内容更多。这时,孩子已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绘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画面的表现力、画面的视觉效果已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全局控制能力、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介入,孩子不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协调多种绘画元素之间的关系,自由作画会出现很多问题:画面没有主题、表现力不强;线条凌乱、色彩搭配违背美学规律等等。这样会导致孩子绘画水平停滞,甚至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很多成年人的绘画水平就停留在了这一阶段。

  错误的绘画指导,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负面影响很大,但不能全盘否定儿童美术指导的重要性,应该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去指导孩子进行学习。

  教学原则 | 分龄学习

  受到生理、心理发育的限制,幼儿的各项能力较弱,最初可以以玩代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过渡,从6周岁开始进入专业的美术学习。这和孩子6周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是一致的,由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水平决定。并不是说孩子6岁前不能学画,而是6岁前后会接受两种不同的美术教育方式。

  6周岁以前的孩子,美术学习的重点是:

  认知培养:观察习惯、创造思维、探索精神;

  审美培养:感受美学规律。

  (5——6周岁 为过渡期)

  6周岁以后的孩子,美术学习的重点是:

  认知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图形思维模式、全局控制能力;

  审美培养:表现美学规律。

  自始至终,技法都不被作为美术学习的主要目的。美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审美素养,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能力与思维模式的养成与审美培养同等重要,是审美提升的前提条件。

  教学原则 | 因材施教

  在美术课堂中,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喜好,每幅画里都能看出孩子的个性。有的孩子画风粗犷潇洒、有的孩子画风细腻,有的作画速度快、有的作画速度慢。艺术创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扬长避短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重要的是自信、敢于动笔,愿意用画笔表现自己。

  因材施教也不是主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自由地进行学习,因为对个性的尊重而忽视了教学目的。对待不同的孩子,老师需要提出不同的阶段要求,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方法和结果。

  因此,学习美术最好选择小班教学,8人以内为宜。几十人的课堂,无法展开高质的美术教学。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

  很多机构的美术班有不同的分类:素描、水粉、蜡笔画、中国画、油画、卡通画、手工课、创意美术等等,大多以绘画材质或绘画类型分班。

  以材质分类就是以绘画技巧分类,如果家长能够理解上面所说的美术教学原则就会知道,孩子学习美术与使用的材质工具和技法无关。大多数美术工具的应用技法很简单,孩子首先需要提升的自身综合素养,任何绘画材质都可以很快得心应手的使用。学习美术,最好找不限定绘画材质,以能力培养为侧重方向的美术班。


  有几种以绘画材质划分的课程例外,在孩子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选择这类课程进行专业学习。

  中国画:

  中国画主要使用中国传统的水墨颜料和宣纸,这些工具与其它西化的绘画工具相比,技法性较强。并且中国画对事物的理解和表现形式也自有体系,喜欢中国画的孩子可以从6岁左右开始学习。中国画学习也要遵循上面的教学原则、避免误区,特别是有避免纯粹的“临摹式”学习。

  油画:

  油画颜料专业性强,技法使用变化多、表现力强,但年龄小的孩子只能粗略感受其皮毛,无法深入学习。如果孩子年龄在8岁以上,并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可以选择油画作为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油画不是偏重技法的学习,而只是在综合能力和审美学习的基础上,加大了技法学习的成分。油画学习仍然要遵循前面所说的的教学原则、避免误区。

  素描:

  素描泛指一切单色调的画作,本质上是一种观察与表现事物的方法,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能力的综合思维活动。素描不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仅是某一种绘画风格的基础学习方法。不走专业路线,素描不是必学科目。受苏俄美术教育体系的影响,素描是中国美术专业高校的入学考试科目,决定走美术高考路线的孩子必须学习素描。但学习素描也不是越早越好,在孩子不具备对三维空间的理解能力时,学习素描仅是机械临摹或僵硬的按照“口诀”完成作业,这样的学习方法与简笔画无异,不但无益并且有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大品牌大规模的儿童美校和小型的画室,都有其优势和弊端。

  大品牌规模美校的优势在于:教师都经过培训上岗,能够保证一定水平的教学质量;由团队协作研发课程,教研产品丰富;缺点是:教师由流水线培训上岗,上课偏模式化、课程灵活度也不够;教师流动性大,会经常遇到换老师的情况;学校运营成本高,很大一部分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都用于企业运作,商业目的性强。

  小型画室的优点是:小团队相对稳定性好,换老师的几率较小。灵活性强,能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程安排。由于规模较小,画室能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美术教学和家长服务上。小型画室一般都属于老师“个人创业”性质,教学质量与老师的个人能力相关度非常大。需要家长对美术专业有一些了解,不要陷入美术教育的误区。

  学习机构的好坏,也不能绝对以其规模为评判标准。大品牌规模美校也有教学观念非常落后、教学质量非常差的情况。有心的家长可以首先了解一下这家学校的教育理念。即使是纸上谈兵,教学观念方向正确、言之有物的机构,教学质量也肯定优于理念落后、表述空洞的机构。家长还可以在招聘网站上搜索这家学校的招聘页,看其美术教师的招聘要求是什么,有些学校招聘美术教师时,“会画画”仅是优先录取条件,这样的老师绝对不能胜任工作。

  选择什么样的老师

  儿童美术教师毕业于这三类院校:专业美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院校。一般来说,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生的美术专业素养优于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但后者也有专业非常不错的毕业生。师范类美术教育或学前教育专业,这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学习里,儿童教育的比重要大于美术专业,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

  六岁前的孩子,首选“会玩儿”,与幼儿沟通、互动的能力强的老师。六岁后的孩子,首选“会画画”,美术专业素养高的老师。如果孩子遇到了一位既“会玩儿”、又“会画画”的老师,是最佳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很多美术专业的老师经过培训和实践(性格内向、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的人除外),与幼儿沟通、互动的能力会快速提高,能够成为既“会玩儿”又“会画画”的老师。但教育专业的老师,一般很难大幅提升美术专业的素养,无法胜任学龄孩子的专业美术课程。美术专业中的专科学历毕业生,其专业素养一般也不足以对学龄后的孩子进行专业指导。虽然这样说会打击一大片人,但毕业院校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很多公司招聘首选985、211院校毕业生、限定本科以上学历。

  除了专业素养,好老师是高智商、高情商、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综合体。这种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如果他或她从事教育并且被你遇到了,一定不要错过。

  上试听课时都需要注意什么

  培训教育机构在正式报名上课前,都会有一节试听课。家长除了提前了解这家机构的教学理念,更要利用好这次试听机会。

  家长要跟课,即使不在教室内跟课,也能够随时了解课程内容和上课情况。要根据课程情况,而不是课后的完成作品判断这家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优劣。

  还要听一下老师对孩子作品的点评。专业素养好的老师,不是泛泛的夸奖孩子“画的好”,而是能够具体清晰的指出孩子画中的优点,并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提出教学建议。

  很多孩子自己在家画画,没有报专门的美术班学习。不要把画画的结果看的过于重要,家长可以放松心态,像和孩子一起阅读、做手工、野外郊游一样,把画画作为一种亲子活动来进行。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长影响,增加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美术能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同时能带来综合能力提升。长远看来,无论孩子今后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都会从美术学习中受益。只要孩子不反感绘画,都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这样一条艺术成长之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少儿艺术培养,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美术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f6a16cbbfd239c0408391b.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