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微课堂(3)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庭教育微课堂(3)的相关文章:坚持码字第十九天今天给大家分享“补课”、“延迟满足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三个家庭教育的关键词,帮助你更加明白家庭教育的真谛。补课大多数家长在第一次看到孩子成绩没有达到期望时,第一反应是——补课。第二...

坚持码字第十九天


今天给大家分享“补课”、“延迟满足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三个家庭教育的关键词,帮助你更加明白家庭教育的真谛。

补课

大多数家长在第一次看到孩子成绩没有达到期望时,第一反应是——补课。

第二次看到成绩理想时,就开始犯愁,不知所措。

如果第三次看到差成绩,就会很疑惑:我给孩子补课了呀!怎么不见有进步呢?

现在这种“校内差、校内补+校外补”,甚至亲自补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

补课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但把希望寄托于补课显然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孩子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补课,不如补习惯——人们日常行为的90%源自习惯。以下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要培养哪些习惯。

  • 定时、专心阅读的习惯
  • 认真倾听的习惯
  • 此事不完彼事不起的专注习惯
  • 适合他的正确做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当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是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亲子陪伴中培养孩子拥有一颗自尊、自信的心,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

    此外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粗心、没耐心、不仔细等,其实也是一种习惯的惯性后果,如果你家孩子在平时做作业时。特别是做抄抄写写的作业时。

    刚开始很用心、很仔细、字也很工整,可是到了后面就粗心了、毛躁了、字也开始跳舞了,甚至有些字走失了,有些段落失踪了,如果连平时的作业都很粗心、没耐心、不仔细,那对于考试这个偶然事件来说,怎么可能一下子用心、很仔细呢?

    所以功夫在平时。


    延迟满足效应

    上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米歇尔做了一个实验:一群幼儿每人面前摆着一个棉花糖,并给孩子们两个选择:第一是可以现在吃掉;第二是等待15分钟,可以再得到一个棉花糖。

    最终约2/3的孩子放弃奖励,立即吃掉了糖果。在随后十几年的跟踪随访,发现当年忍耐力强的孩子成绩更好、注意力更集中、人际关系更好。

    延迟满足效应“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其实就是锻炼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

    能力弱的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贪玩等。而孩子1.5-9岁是训练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关键期,家长可利用转移注意力、制定家规、刻意训练等方法着重锻炼,比如延迟从一分钟开始、以身作则告诉孩子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用代币法来延迟满足等

    在孩子长大后,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克制本能、沉住心性、努力钻研、目标坚定。


    罗森塔尔效应

    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随机抽出18名学生,却告诉校长:“他们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后发现这18个学生进步很大。再后来,这些学生在各自岗位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在教育孩子中有一个有趣的“三为”法则——定为、装为、成为。

    首先你在脑海中深刻地把你的孩子“定位为怎样的人”,然后在生活大大小小的事件中“把孩子装作那样的人”来看待,最后孩子就能成为内心中最想成为的那种人。比如你经常骂孩子笨蛋、没出息、连谁谁都不如,并在生活中不断打击他,那渐渐的孩子不成为那种人都是对不起你的!又比如有的家长在纠正孩子错误时,总是数落,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这些“定为”和“装为”都会帮助你的孩子“成为”你说的那种人。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向性。一旦我们感觉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自我价值感就会增强,变得自信积极,非常乐意并尽全力达到对方期望。

    聪明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天才,就会在生活中像对待天才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庭教育微课堂(3)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bb358dcf2df8c8650a8a0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