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例子中国(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例子)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庭教育例子中国(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例子)的相关文章:家庭教育是个大词,也是个小词。说大,是因为它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说小,是因为它包含在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日常细节里,有形有质——而恰恰是这些真实的家庭教育,不少父母却常常看不到。来看三个故事。第一个...
家庭教育是个大词,也是个小词。说大,是因为它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说小,是因为它包含在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日常细节里,有形有质——而恰恰是这些真实的家庭教育,不少父母却常常看不到。
来看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上高中的女儿,为什么那么娇气?
一位妈妈的孩子已经上高中,她发现女儿特别“娇气”,比如去上健身课,别的女孩都能适应,只有她的孩子不断叫苦叫累。
妈妈就很奇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提醒她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那种比较柔弱、经常需要别人照顾的妈妈。她想了想,给我了一个让人毫不意外的答案:
“我就是啊,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应该照顾我,对长辈是这样,对同辈也是这样。”
接着她又很疑惑:
“可是我没有教孩子这样啊?”
——这真是不用教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最真实的样子,就是最有效的示范,也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十几年来,如果妈妈总是很自然地流露比较娇弱的言行,既不留意避免把它展现给孩子,也没有在刚刚发现孩子有“娇气”苗头时就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做了这样的示范,一位娇气妈妈养出一位娇气女儿,一定是很大概率的事。
第二个故事:三岁的小姑娘,为什么那么在意妆容?
另一位妈妈的女儿刚上幼儿园,她遇到的状况是:孩子特别在意头发和妆容。
比如大人抱她时,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头发,她就会大哭不止,认为头发被弄乱了;在幼儿园表演节目,认为自己的妆花了,就停止表演,在台上大哭起来。
这让妈妈很是烦恼:
我觉得碰下头发没啥呀,孩子反应为什么这么大?
她觉得自己的妆花了,我告诉她没花,她为什么不相信呢?
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就这么在意这些呢?
继续讨论下去才发现,她自己就是特别在意服饰和妆容的妈妈——当然,她也并没有刻意把这些教给孩子,但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其实已经足够三岁多的孩子学会这些。
觉得头发乱了的妈妈,一定是自己照照镜子、重新梳梳头发、补补妆才会安心,孩子不过是复制了妈妈的日常表现而已。
不少父母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都不会有意对孩子做“家庭教育”,认为那是等孩子长大一点才需要开始做的事。
却很少想到,在你不曾留意的时候,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你如何对孩子说话、如何处理育儿生活中的小事,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家人,等等等等,只要它们呈现在孩子面前,都是家庭教育,都会对孩子起作用,哪怕孩子的年龄还非常非常小。
第三个故事:母子俩的三分钟
有一次,在一家甜品店,我见到一位妈妈只用三分钟就完成了一套超有效的家庭教育。
我们一家进去时,一位妈妈和六七岁的孩子正各据桌子一边,都专心致志地玩儿手机。
没一会儿,就听妈妈特别严肃地训孩子:
我叫你,你怎么不答应?!
孩子反驳:
我叫你你也没答应啊!
妈妈回答:
我是我,你是你!
孩子继续反驳:
那我就跟你学!
妈妈依然严肃: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高兴了啊!
孩子换上了嬉笑的表情:
你不高兴就不高兴,我才不怕呢!
奇特的是,妈妈也换上了嬉笑的表情:
好吧好吧,你赢了!
孩子自得了没两秒钟,妈妈的表情和语气又变了,变成了很恼火的样子: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
母子俩继续争执着什么,一起走出了甜品店。一出门,孩子马上挥拳打向妈妈,妈妈也马上抬手反击,两个人就这样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地走远了。
前后也就三分钟的样子,我们见证了一个从互相不理不睬,到翻脸、嬉笑、再翻脸、动手的全过程。状态反复之迅速、默契,让人咂舌。
那个孩子,原原本本地学到了妈妈的随意、轻忽、言语无礼、情绪反复,还有一坐下来就旁若无人地刷手机。这么带孩子,孩子变成啥样,父母真的都是一点不冤的。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这位妈妈陪孩子写作业时的样子:
通常是心不在焉的,但一旦注意到孩子,又马上就能揪出孩子的“错处”,从和颜悦色到翻脸批评,用不上一秒钟;当然,严肃认真的批评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一遭遇孩子的反抗,妈妈又很容易就投降。母子俩就这么纠缠着,把写作业这件小事,演变成母子大战。
我还可以想象出那个孩子在学校时的样子:
对同学、老师态度轻慢,经常言语攻击;一言不合就翻脸;一点小事就动手;很少有端庄、认真、沉稳的表现。在学业表现上最让老师和父母操心的,通常也正是这样的孩子。
当然,没有任何父母想把孩子教成这样,但事实上,把孩子教成这样,真的毫不困难——你只用三分钟,就能给孩子做一次这样的示范教学,每天有一次这么做,累积几年,到孩子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时,想不变成这样都难!
“看得见的教育”,通常没那么管用;真正有效的,是“看不见的教育”
经常有妈妈问我:
我这孩子,怎么说都不管用,总是把大人的话当成耳边风,怎么办?
我想这里藏着一个误解:
发现孩子“怎么说都不管用”时,通常是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开始用“正式”的方式行使自己的家庭教育职能——“批评”“教育”孩子时。
这些是父母最容易想到的教育方式,是“看得见的教育”。大多数父母寄希望于通过这样的教育来教好孩子,或者改变孩子。
但很可惜,这种方式通常没那么管用,甚至根本就不起作用。
因为孩子的言行,是父母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言传身教”的结果,而当父母坐下来教育孩子时,你讲的道理,很可能是背离自己的真实样子的“说教”,这些说教的出发点当然都是希望把孩子教育好,但无疑,它们完全无法让孩子信服。
真正有效的教育,实际上是那些“看不见的教育”——父母表里如一的言行,当然,这些看不见的教育,效果有正也有负。
和孩子相处时,不管你是否在有意识地“教育”他,你的言语、态度、行为,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有效的“教学”和“示范”,你展现的,孩子一样不落,都能学会,无论它们是好是坏,无论你是否希望他们学到。
孩子身上的很多表现,背后都是同样的道理:
你没教孩子坏脾气,但日常生活中你自己的脾气也并不好;
你没教孩子打人骂人,但孩子的生活中有一位言行粗鲁的大人;
你没教孩子不认真,但你自己对工作生活也没表现得多认真;
你没教孩子不专注,但你自己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没表现得有多专注。
只不过,很多父母并不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做出的各种自然反应,都是家庭教育,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一些自己并没有刻意去“教”的特质时,也不会到这些“看不见的家庭教育”中去找原因。
所以,对父母来说,一个相当重要的改变是——看到那些“看不见的家庭教育”,并且提升它们的品质,让你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对孩子都发挥正面而不是负面的作用。由此,那些“不管用”的“看得见的教育”,也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家庭教育例子中国(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例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qinzijiaoyu.com/a/6494efa8d6d35347ca0f6d55.html